订阅号

反馈

顶部

你家地产项目卖不好,缺的就是这临门一脚!
作者:刘飘


前几天看到营销总分享一个案例,在二线省城环城区有个改善项目,标杆房企打造,距离地铁口200米,商业配套也齐全,看起来稳赢的项目,结果首开只卖了10套。

 

后来项目调研购房客户发现,他们买这个项目是因为项目“离地铁近”,而不是他们宣传的卖点——“科技住宅”。

 

明源君也发现,有不少滞销盘在分析原因时,提及了当初在项目价值梳理上的失误。现在市场转淡,房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注重精细化打法,是时候进一步考虑如何做好项目价值分析这个工作了。

 
那么,具体而言,目前房企在价值梳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改进呢?
 

项目价值梳理不到位,
缺乏亮点和语言过于空泛
 
有TOP30房企的地产人说,现在公司一门心思上分销,梳理项目价值已基本不花太多心思了。明源君听完后,不禁觉得这家房企短视,现在虽然行情不好,但一门心思通过上分销解决,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会导致公司自身营销能力不行,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这家房企如此,明源君调研后发现,许多房企都把这个动作做得比较敷衍,营销效果不好,就上分销解决。
 
那么,那些没效果的项目价值梳理,究竟有哪些常见的表现呢?
 
一、营销能力不足,没法深入提炼
 
很多策划在做项目的价值梳理时,直接按照项目价值逻辑五分法的模板,即城市逻辑、土地逻辑、产品逻辑、人群逻辑和品牌逻辑这五个部分,把自己前期调研的内容直接填上去,但填得比较空泛,缺乏情景感和体验感。
 
比如有个项目周围有公园,资历浅的策划,只会简单提及说“附近有湿地公园”,浮夸一点说,身处“城市绿肺”。但资深的策划,会代入客户的视角,亲自走一趟,再把其中的感受清晰描绘出来,这样梳理得更深入生动。

比如他们会转化成“步行10分钟可以到达公园,这里不仅4个老年运动的配套设施,还有3个儿童娱乐配套,整个公园全程走完需要40分钟,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等。
 
还有的项目,把园林景观作为核心价值点,但对外只呈现了静谧宅间花园、智能化社区系统设计、消防通道登高等。而那些厉害的策划,会把每一个点再进一步延伸。

比如万科在提及自己某个项目的智能化社区系统设计时,就提到“灯光分时控制,自动节能;太阳能充电站—满足日常需求;社区网络全覆盖,尽享畅网生活;远程看护系统,监控孩子安全;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公共通知,科普娱乐;社区直饮水,四重水源过滤,出水即可直接饮用。”
 
所以,资历尚浅的策划,也许只能把价值点梳理到50%的程度,但这对于客户来说,看过去和市场上的其他项目没区别。只有梳理到80%的程度,客户才能看出差异。

二、缺乏深入调研,出现价值体系错误
 
还有些营销,在做项目价值分析时,前期根本没时间或懒得去做客户和竞品调研,导致在做分析时,没抓对价值点。
 
比如某TOP20房企的项目,为了区别片区的其他项目,于是它主打的核心价值点是产品逻辑+品牌逻辑,在产品逻辑中把科技住宅作为主要的宣传点,但后来发现很难触动客户,首开失利。
 
于是,他们开始重新去做成交客户调研,发现其实绝大多数客户感兴趣的点在于项目距离地铁近,而不是之前一直为客户传递的科技住宅。而且,竞品绿城的核心逻辑是品牌逻辑,相比之下,它们的辅助逻辑品牌逻辑,也很难打动客户。
 
所以经过调研后,它们主动更改为城市+产品逻辑,以城市逻辑为核心价值点,最后叠加系列组合拳,也实现了月度来访提升12倍,成交套数提升8倍,转化率提升3倍。
 
还有营销总分享,他们做过一个旧改项目。一开始他们都没有发现这个项目有历史文化沿革。所以他们在宣传上也忽略了这个点,导致讲出来的故事很干。

后来他去调研发现,在这个项目附近有个小的村史馆,记录了在解放后,这里居住的一名作家的生平和作品,而且这个作家在这写的那篇散文,还曾被收录到小学课本上。
 
所以,他和同事在那里待了三天,熟读这些文物,还和村长深入交流,然后把村史馆的一些照片和老旧物品借用过来,讲好这个故事。
 
三、语言广告化,没有转化成客户买点
 
有的策划梳理完卖点后,对外呈现的语言比较广告化,没有转化客户能理解的语言。
 
常见的情况有盲目堆砌大的数字,比如占地3600亩、规模500万方、面积120-220㎡、总价200万内等,这些大的数字单位超出需对客户的想象,在许多客户心中根本没有相应的图景。
 
还有的用词比较大而空,过多的形容词和副词等。比如“天生贵胄”、“封藏之作”“绿野仙踪”、“恢弘启幕”等。
 
这些语言对于日常接触海量信息的客户来说,其实毫无信息和记忆点,只是开发商一场失败的输出。
 
四、市场变化超出预期,策划无能为力
 
许多大型地产项目都采取分期开发的方式,以防市场变动导致产品不适配,造成滞销的困局。但这也并非能完全解决问题,市场变化还是超出预期,策划无论如何梳理价值点也无济于事。
 
有营销总分享,省政府计划在二线省城和周围五线城镇之间造城,也引进了少部分产业,于是公司在那里拿了百万平方的地。

调研期间,发现在这工作的是年轻人居多,所以首期产品定位刚需盘,宣传的核心价值点也是城市逻辑,讲述“造城”的故事,包括未来的财税利好,交通规划,价格划算等。

而由于产品适配,开盘后也成了不少年轻人的置业首选。于是,市场逐渐火爆,吸引不少投资客,后来又有品牌开发商入驻,就把市场推得更热。

但做第三期时,虽然前期调研做得很扎实,也是按调研做的产品定位。他们发现投资客普遍喜欢享受型户型,于是开始做别墅+洋房。但历经一年后,项目开盘,却遭遇市场骤冷。

因为此前房子多为投资客购买,少人居住,而引进的产业也不太成功,最终这个城也没能造起来,投资客意识到这可能不会有利润回报,于是如潮水般褪去。但这个洋房+别墅产品,周边没有任何自然景观等优势,所以周边的居民也不可能来此购买。
 
这时,已经不是市场上有客户,需要营销梳理核心价值点来转化客户的局面了。而是市场压根没有合适的客户,所以营销无论怎么梳理他们的价值点,都于事无补。 

做好项目价值分析
营销得下苦功夫+公司给予支持
 
除去客观因素,导致项目价值分析于事无补,其实,能做好价值分析的方式还有很多,但公司得给予相应的制度和资金支持,以及营销也得下苦功夫,随便堆砌一假大空的虚词,是不可能出现好的结果。那么,结合上述提到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一、前置价值梳理,及时调整项目情况
 
现在许多房企已经意识到,营销工作前置的重要性。所以,从拿地阶段的参与可研报告撰写,到产品设计阶段的定位报告,再到报建时的调整等,都会让营销部门参与其中。

这个大方向并没错,但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毕竟执行决定最终的效果。
 
一是,在拿地阶段,要给予营销相应的话语权。有些标杆房企,对于拿地会有一票否决权吧,如果觉得这块地未来会滞销亏损,那么可以完全否决。
 
二是,在产品定位阶段,就要非常细致地梳理产品的价值点,不要等到推广阶段再详细去做这件事,那时会来不及。可以从规划、设计、工程等各个方面设定每一个可以提升价值的卖点。如果梳理完价值点,发现无法支撑项目的销售价格和流速,那就要及时调整,再次重新审视项目的定位结论。
 
三是在推广营销前,思考项目如何最大化创造价值,主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1、把已具备的价值转化为客户需要,客户需要什么,我就呈现什么;

2、是通过弥补短板增加重要价值,比如交通出行不便,可以洽谈引入公交,或设置社区接驳车;生活配套不足,就提前开铺,业态规划前置,招商引资。
 
二、科学使用逻辑五分法模板,也能有亮点
 
在分析项目价值时,最经典的莫过于使用逻辑五分法模型,但有的策划并不会抓重点,把五个部分一起呈现,仿佛全都是重点,但在客户看来就觉得全都不是重点,很难留下清晰的印象。
 
大部分项目分析是一个核心价值点,再加一个辅助的价值点,共同搭配讲述一个故事。具体的组合,大部分如下图所示:
 

△地产策划加油站
 
除了表格以外,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点。

在城市逻辑中,要借助城市利好、未来规划进行区域宣传,提升项目价值。

在土地逻辑中,可以变化多个角度看待,直到梳理出吸引人的点。比如你在新区的一个项目,常规是把土地逻辑定义为新区,但其实还可以看这个项目所在的路线,是否更有优势,如果这个路线上高端项目云集,那也提高了客户对这个项目的好感。

所以,不要只看项目周边三、四公里,可以延伸到更远的路、河、桥、高架等更好的地方,借势提高项目调性。

产品方面,如果自身的户型等没有太多的利好,有优秀的设计师参与,也可以通过设计师的背景来讲故事。
 
三、5种方式,梳理出客户接受度高的语言
 
如何把项目卖点转化成客户买点呢?即如何把自己梳理的价值点转化成客户理解的语言?这个要点的背后是表达角度、表达语境的思维方式问题。
 
中海的营销总曾分析过这5种方式。
 
一是细节化,把每个价值点都进行细分,分到最极致的部分,这样才能促动客户。比如样板间的玄关价值点,要分解成它里面有多少个精细的点,比如鞋柜的透气孔柜内的感应灯等,便于冬天烘暖鞋的插座等。
 
二是呈现小的数据,避免空泛的形容词。比如项目“附近有博物馆”,你可以表述为“步行多少分钟到博物馆”,避免含糊的形容词。
 
三巧妙使用类比,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比如90000平米的绿化,你可以说相当于13个足球场。
 
四是和竞品对比时尽量图片化。在和竞品对比时,通过语言来呈现差异,让客户难以记住。
 
五是故事化。比如”某某项目有长达2公里的运动跑道”,可以转化成某个爱运动的客户,他自己居住在其中时,每天在这条跑道遇到的故事。
 
四、策划切忌坐而论道,要实地调研
 
最后,还想强调的是,策划一定要走出去,切忌在办公室坐而论道。
 
策划之所以被人诟病,梳理出来的价值点很平,非常套路,缺乏亮点。

一方面是在蓄客前没把前面的调研工作做扎实;
另一方面是,后期开盘时,没有亲自去售楼处和客户交流,或者深入和置业顾问交流,只把客户销售表给到置业顾问,然后根据表格来再次梳理价值点。
 
那么,策划该如何做好调研呢?核心是一定要走出去,并且把调研做扎实。

比如在做竞品调研时,和置业顾问了解完产品户型的价格,配比,销量情况后,还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操盘的人,向他们营销负责人了解拿地的时间,当时的市场竞争环境,卖得好的户型是哪些原因这个项目的净利润是否达到预期。

之后再花一天时间在售楼处听来往的客户在讲些什么,了解他们对竞品的看法等。
 

结  语

现在客户观望情绪比较重,认真梳理项目价值点,是性价比较高的吸引客户的方式,所以,房企也可以考虑把营销工作做得更细致扎实,来挺过行业震荡期。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