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熬夜看完标杆房企的半年报,发现了很多秘密……
作者:艾振强

读史可以知兴替。对一家企业来说,半年报年报,就是其官方的历史记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装点,但只要没造假,籍此看清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大的脉络,是绰绰有余了。

 

往年,房地产行业的半年报,可以说道的东西不多,年报才有看头。今年不太一样。因为最近一年的楼市十分魔幻——激进、冲刺、扶持,到打击、收缩,坍塌,这些过往发生在三五年甚至更长周期里的故事,被浓缩到了最近一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大而不能倒的神话也被打破。

 

过去几天,明源君参加了几场线上业绩发布会,下载了所有典型上市房企的半年报,并看了他们各自业绩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点。下面,详细展开来说。

 

集中土拍看似抢得火热
其实房企早已非常冷静

今年上半年,试点的22城进行第一轮集中土拍,各大房企争得头破血流,一派繁荣的景象。

 

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德邦证券以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减去新开工同比予以表征,发现,历史上这两者之差与土地库存同比趋势基本一致。可是,疫情以来,开发商土地库存持续下滑。未来房企或逐步呈现「无房可卖」的态势。


▲来源:德邦证券

这也是首次集中土拍那么火热的原因之一:不少房企的总土储确实不多了,部分区域更是马上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在半年报中这种迹象随处可见。

 

首先,由于有很多的前车之鉴,有各种各样血淋淋的例子,各房企对拿地普遍比以往更谨慎。

 

比如时代中国,今年上半年只拿了7块地,其中,仅两幅地块支付了全部总土地成本,其余5幅地块,支付的土地成本均未超过30%。今年上半年,时代中国在拿地上的支出只有去年全年的1/5。

 

上半年,中海购地金额为513亿元,对比权益投资预算的1650亿元,上半年完成度仅三成。

 

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在发布会上直面了公司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摔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变,如果项目无盈利,我们就不再参与了。

 

通过强化集团总部财务中心的管控,禹洲建立了以财务数据为线条,贯穿到投资、营销,成本、回款等各个环节的体系,确保交付的万无一失。

 

今年上半年,禹洲预售拿地量减少,但新增土储平均楼面价为7847元,较去年新增的平均楼面价11852元显著降低。新增土储的地货比,从去年全年的1:1.43提升至1:2.36,利润空间上升。

 

其次,对拿地的价格把控更加严格。

 

上半年,保利没有争抢热门地块,转而增加了三线城市储备。期内,拿地金额963亿元,同比增长17.4%。新增资源中,一二线城市金额占比为 69%,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公司拓展楼面地价为 5833 元/平方米,比去年7388元/平方米的均价,下降21%,创近四年新低。



绿城集团今年1月积极开局,在杭州等重点城市获取多宗优质地块,重点补仓当年可转化项目;2-4月,在首批集中土拍时,更多地通过非公开市场补充货值;5-6月,在把控风险前提下,聚焦优势城市与摇号城市的集中供地,凭藉高品质方案成功竞得北京朝阳区豆各庄项目。

 

为了控制溢价率,各房企都更多地通过多元化方式拿地。

 

上半年碧桂园共获取219幅土地,权益总代价约884亿元。按面积计算,通过多元化获取土地的占比约51%,较去年底的35%提升16个百分点,对应货地比高达4倍。

 

碧桂园总裁莫斌表示,首批22城集中供地中,公司共获取土地14幅,其中,多个城市底价摘牌, 总体溢价率仅7%,所获取的土地质量明显优于第一批集中供地城市的平均水平,常务副总裁程光煜更是对媒体表示,预估全周期利润率在10.5%左右。

 

上半年,雅居乐共拿下22个项目,从拿地方式来看,招拍挂占29.8%,其中,联合拿地的比例为21.6%;产城融合以及城市更新占47.7%;收并购则占22.5%。

 

……

 

明源君认为,这也是近期决策层突然调整土地出让规则的缘故,毕竟,如果起拍价和溢价率都高,没法干,如果大家都躺平了,还怎么玩。

 

有的房企去年还凶猛拿高价地(前年的两倍以上),一定是没有好好读标杆房企的半年报、年报,以及行业报告。


未来,多项全能
是生存基本技能

在几个月前做年报分析时,明源君说「未来,如果房企做不到多项全能的话,也做不了单项冠军」。

 

为啥呢?因为以前是供不应求,是享受红利的时代,你是个特长生就可以,往后则是要创造红利,你得是「三好」学生,各项能力均好。

 

过去两年,「管理红利」是个热词,不过大部分人眼睛只盯着「管理」,忘了「红利」。最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拿地价格过高,怎么管理都不可能赚钱,别说民企,就是融资成本极低的央企,同样如此,这种案例很多。所以,他们现在也变得谨慎起来了。

 

管理红利,核心还是来自于你的能力。保利发展董事长刘平就曾表示,「三道红线下,房企增长的驱动力,将由资源和杠杆驱动转变为专业驱动,行业排名将因应房企专业能力重新洗牌。」

 

这种能力不单是地产开发的能力。大部分人只知道中海做地产开发成本管控好,是利润之王。殊不知,其还是国内最大的单一业权写字楼发展商,是中国的「写字楼之王」

 

在年初的业绩会上,中海宣布,「未来5年,销售规模肯定会按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商业收入、物业出租的租金也应该会按照两位数增长。」

 

龙湖CEO邵明晓曾透露,「双集中供地的情况非常好,我们在其中获得了14个项目,而且利润率均处于10%以上。」对此,有人怀疑:为啥别人拿的地只有1%-2%的利润,龙湖就能10%以上?

 

为啥?人家融资利率就比你低几个点。而且能多元化拿地。想要多元化拿地,需要多项全能。只会做住宅开发,你只有两种方式拿地:招拍挂,收并购。产业勾地就别想了。

 

上报年,金茂依托城市运营、城市更新、收并购等多种方式低成本拿地,新增二级开发土地38宗,平均溢价率16.3%,低于行业标杆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作为其特色和第二曲线——截至目前,金茂在全国共有30个城市运营项目,全年计划新获取8个,预计三年后城市运营将为金茂贡献60%的新增土地储备。

 

金科通过「地产+商业」、「地产+产业」、收并购等方式获取的土地计容建筑面积占比57%,在控制价格的同事,城市能级显著提升。


这显然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半年报显示,「拥抱存量经营时代」的招商蛇口,今年上半年,园区开发与运营创收126.38亿元,占总营入的28.30%。园区业务是助力招商蛇口高质量综合发展的重要板块,期内毛利率达30.68%。


绿地的大基建、金融板块和消费产业稳定发展,为绿地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报告期末,绿地的经营现金流为285.98亿元,较去年同期翻了近乎6倍。

张玉良表示,相对多元的产业布局,综合性和平衡性较强,回旋余地较大,产业协同效应明显。

 

更重要的是,唯有具备多种能力,你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就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之所以做房屋装修,是因为装修历来是大家很头疼的事,为了确保安全,龙湖连板材都是自己研发和生产,而且服务门店就在社区附近,一方面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另一方面也更低碳。

籍此,龙湖冠寓的装修工期已经从之前的100天,缩短到现在的30天以内,效率大幅提高,而且能即装即住。

 

明源君认为,这也是龙湖敢宣称冠寓今年能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7月,龙湖还在内部提出了一个目标:2024年经营性业务收入迈过1000亿元,与开发业务并列千亿级。这个目标比较远大,但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2021年上半年,龙湖集团物业发展业务的营收增速是14.6%,物业投资业务实现租金的收入增速则是42.4%。

 

碧桂园服务的家装服务涵盖新房装修到二手房二次装修、租售翻新等,形成了家装需求全闭环服务链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71.8%;佳兆业美好更是将家居、租赁等价值链入口前置,赋能开发主业。都是从单一走向复合。

减员和增员都在进行
只是,方向大不一样

对地产人来说,最关心的是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得干。最近两年「优化」成为地产人最害怕听到的词。最近流传的一份典型房企裁员名单,更十分惊悚。在一片风声鹤唳中,没有人愿意去求证,转发各群再说。

 

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

 

明源君在此前分析年报时已经说了,对房企来说,人才会越来越重要,但首先你得成为当下定义中的「人才」才行。

 

优化确实在发生。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房企还在招兵买马。具体情况,我们根据各房企的半年报,做了一个表。


▲来源:公司财报、明源地产研究院

这个统计表里面,基本是三等分:1/3的还在招兵买马,1/3的基本保持不变,还有1/3是减员的。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减员的企业肯定是不好的。增员的企业多半是好企业,但减员不一定就是坏的。

 

减员有几个原因:1.行业不太行,2.企业不太行,3.公司的效率提高了,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行业不用说了,已经告别高速增长。企业要发展,肯定要储备一定的人才,如果之前对行业的增长预期比较高,即便企业还在平稳发展,也不可避免的要减员。

 

企业不太行的分为暴雷的,及规模开始收缩的,这种在行业里也有一些,但上面图表里的都不属于这一类。

 

最后是效率提高。截至今年6月30日,中梁比去年年底减员了8人。但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金额950亿元,同比增长40.3%,即便考虑去年疫情的影响,这一增幅也是不错的。

 

往前一点看,2019年,中梁实现合约销售额1525亿元,当年底中梁的员工数13693人;2020年销售额1688亿元,员工数13285人。

 

针对近期行业很多公司裁员的现象,中梁控股执行董事、联席执行总裁陈红亮表示,今年中梁的调整幅度不大,整体上比较稳定,重在控编制优结构,提升人效,控编制主要是减少外部的招聘,充分挖掘内部的人才资源,核心是人才的精细化管理,上半年,中梁骨干员工的加薪比例是11%,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明源君算了一下,中梁去年全年支付员工的平均成本是16.96万元/人,今年上半年则是10.27万元/人,提升了不少。

 

禹洲、佳兆业、碧桂园等,都与此类似。

 

莫斌在会上强调,区域裂变给碧桂园经营效率带来了提升。去年,碧桂园进行了四次裂变整合,目的是要求各个区域缩小管理半径,下沉市场,聚焦深耕。投射到经营端,项目平均开盘时间提前了36天,97%的项目年化资金回报率超过25%,项目周期净利率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

 

员工数量增加的企业,人均效能同样在提升。例如金地商置,2018-2020年,员工数量分别是2900名、2900名和3100名,销售额分别是490.3亿元(同比增长8%),636.6亿元(同比增长30%)和752亿元(同比增长18%)。

 

效率提升这块,各房企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早在2010年,金地华东的冉飞曾经发布过一本《人工效能白皮书》:2006-2009年金地华东销售额增长300%,编制人数仅增加20%;2009年,人均销售额4500万,人均净利润700万!


▲来源:《人工效能白皮书》

增员房企的需求结构,跟以前有很大不一样。因为地产开发的增速下来了,这一块需要的人相对较少。其他板块的需求则很旺盛。

 

以这两年被各大房企对标的龙湖为例,其物业管理及其他类别的员工,无论从绝对数,还是增长百分比,都是最大的,因为其经营性业务(6大主航道里的5大航道)的人员由物业投资业务和物业管理业务及其他构成,考虑到购物中心等的土地获取、建造,在开发板块(物业发展业务),其经营性业务吸纳了绝大部分新增员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湖数字科技的员工是放在物业管理业务及其他板块的。

 

▲来源:公司财报、明源地产研究院
  
小 结

最近,整个行业,到处都弥漫着悲观的气氛。以至于,但凡说点乐观点的观点,马上会有一群人扑上来说:你错了,你绝对错了!

 

悲观者或许正确,但乐观者才能成功。未来是优秀+乐观房企的蓝海。中海在半年报中这样说道:政策与市场将给予财务健康、遵循盛业逻辑的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旭辉董事局主席林中认为,利润率降低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暴利时代结束了,未来常态化的毛利率会在20%上下波动,优秀企业的净利率应该在8%到10%,旭辉会努力做到8%到10%。(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主编、存量地产首席研究员 艾振强)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