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价背景下,行业对好产品有了全新定义。
以前,只要项目设计好,舍得投入成本,品质过硬,就是行业追捧的好产品。现在,不但项目品质要高,工期还要合理,成本得适配,利润不失守。
既要让客户满意,公司还能赚到钱,这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就连行业产品标杆A企,去年也提出,要从单纯的产品特长生,成长为具有特长、综合能力更强的优等生。
去年,A企正式启动了产品数字化战略,希望通过数字化打破产品管理效率瓶颈,向制造业学习精细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具体来看,A企如何通过数字化为产品管理赋能?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以帮他们解决哪些痛点?
下面明源君详细来说一说。
当下地产项目开发
普遍面临三大挑战
当下产品力已经成了房企的核心竞争力,但很多房企投入很大成本提升产品力,却发现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很多房企在项目开发中,往往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痛点:
一、业务协同存在断点,严重拉低产品管理效率
任何一个房企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项目,并且赚到钱,这绝对不仅仅是设计和工程的功劳,而是公司背后一整套体系在支撑着,是房企全部门协同努力的结果。
但现实情况却是,在很多房企内部,存在交圈难、协同难等问题,很多地产人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在扯皮上。
比如运营计划定得很紧凑,工程却因为等不到材料白白浪费了很多工期,比如项目有设计变更,从施工方提出到甲方领导决策,可能就过去大半个月了。
除了外部自循环不同,产品研发线内部循环也不通畅。
比如方案设计时很少拉通景观和精装,后期等到景观和精装介入时才发现存在各种问题。
如何打破部门墙,建立起更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圈机制,提升内部协同效果?
二、进度与质量难以平衡,容易顾此失彼
过去地产项目开发模式百花齐放,有的以快周转取胜,有的以高品质取胜,各有各的活法。但当下房企要活得好,做项目既要速度快,又要成本低,还要质量好。
高周转模式下,项目质量往往难以保障,萝卜快了不洗泥,过度追求开发效率,除非项目一线人员具有很高的产品情怀与质量意识,否则项目质量往往会被忽略。
而且,随着买房客户更专业、挑剔,他们对质量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质量出问题直接会影响项目甚至公司口碑,进而影响销售回款。
如何在项目按时推进的同时,守住质量底线?
三、数据打架,无法赋能科学决策
当下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房企决策力是实现竞争优势的致胜之宝。但很多房企内部虽然沉淀了大量数据,却无法赋能决策。
原因在于,后台的营销、设计、财务、HR等部门,为了工作需要,会建立各自部门需要的系统,但不同部门的系统往往命名不规范、口径不统一、算法不一致,这就导致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经常打架。
一个副总想要查看回款数据、应收数据等,发现系统中3个报表中都有这个数据,而且都不一样。到底该相信哪个数据?拿着这样的数据去开会,管理层也不敢轻易决策,因为不知道哪个数据才是真实准确的。
最后,为了找出真实可信的数据,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核对、找到误差来源,这时候也就谈不上什么“效率”了。很可能市场窗口就这么错过了。
构建互通互联的产品数字化平台
那么,A企如何解决上述痛点呢?
A企提出,要通过数字化来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产品力、品质力和决策力。
一、先进的产品标准化,不仅是设计指引,更是先进的管理体系
作为行业产品标杆,A企一直保持很高的设计和工程品质,但随着行业利润下滑,产品美誉度带来的利润往往被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开发周期所带来的成本抵消,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开发周转效率,并更有效地控制好建安成本?
1、研发阶段横向拉通全专业,信息化助力全流程标准化。
项目开发要提升效率,设计前置是重中之重,也即拿地前即完成一定深度的规划/建筑方案,多方努力与相关部门沟通,提高后期报批报建的速度。
要提升设计效率,还要保证设计品质,核心是做好设计各条线的标准化,并且标准化成果能落地执行。
为了更好推进产品标准化落地,A企上线了一个前后端打通的信息化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打造自运营体系,全面保证及支撑产品标准化运行及落地。
基于信息化平台,项目设计管理人员打开平台,根据项目地块选择业态、平面,再选户型、面积段、风格、精装档次等,基本可以实现一键智能完成设计,一键输出成本清单/施工图纸/营销VR,很好地解决了以前因为专业交圈不充分导致的设计变更或工程返工等问题。
比如有些项目在精装环节为客户提供菜单式精装服务,客户想选洗碗机,结果户型设计时没有预留洗碗机的空间,等于说选了以后,后来发现做不了,浪费时间精力,客户体验也不好。
但上线了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后,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一方面在方案阶段就可以拉通各专业,解决业务断层问题,另一方面项目信息在系统实时共享,专业交圈不再是难题。
除了支撑标准化执行,助力标准化快速迭代。这个数字平台还能自动采集模块数据,将流程数据化、数据信息化,通过大数据抓取,提供集团、战区、项目不同纬度的经营看板,支撑经营决策与战略规划。
2、构建基于集团基准的成本数据平台,实现最优成本
这几年行业利润越来越薄,如何实现成本精确控制,成了很多房企的必修课。A企认为,在确保产品品质基础上,实现成本精确控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于成本基准体系,目标成本一键测算,更快速更精准。
拿地阶段,房企对于目标成本测算的要求是“又快又准”。但是过往目标成本都是人工线下测算,工作量巨大不说,还很容易出错。
通过成本数字化,目标成本可以实现在线智能测算,只要输入一些基础条件,就能按照设定的算法,几分钟出一份测算文件成果,大幅提高一线测算编制效率。
第二,构建基于集团建造成本标准的成本管控体系,实现成本全过程、全业务的数据沉淀和闭环,提升能效比和周转率。具体来看,该数据平台主要实现四个方面功能:
①承接标准化体系
比如将产品配置标准、精装成本标准、集采价格、工期标准等标准内容固化下来。
②支撑过程成本管控
通过数字化标准清单,对招标、合同、闭口、变更、结算等业务进行工程量分析审核,沉淀过程数据。
③提高一线作业效率
通过统一作业标准、沉淀数据应用,降低一线作业繁琐复杂工作量。
④有效的数据沉淀
即将各项目成本数据有效沉淀,形成公司组织过程资产,支撑成本测算。
第三,融合A企先进的业务管理模型,建立以合约规划为核心,贯穿全业务链条的动态成本管理体系。对于动态成本,他们主抓三个方面:目标成本异常数据、预估变更、成本拆分。
3、自动化招采平台,提升招标效率,找到最合适供方
产品品质离不开优秀的供方,如何找到最优秀的供应商、管理好供应商?
A企打造的自动化招标平台,会对各维度的招标要求和投标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自动过滤掉不合格的投标,推荐优秀供方。
而且,所有供方合同签定都要关联合约规划,通过目标成本分解的合约包实现线上招投标,招标过程节点与招标方式自动绑定,确保各项目招标按集团要求统一执行。
这样不但能大幅提高招标效率,还确保了招标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真正能帮公司筛选出最适合的供方。
二、工程数字化,兼顾进度与质量,保障品质力
除了产品标准化、成本管理精细化等,工程质量如何把控也是提升产品力的关键。
目前来看,数字化管理基本已经成为品质项目标配。
为了实现提效保质,A企工地不仅引入新工艺工法,还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工程管理。
比如运用BIM技术进行地下室管综优化,建立三维场布指导现场精细化管理:
第二,打造工程质检智慧平台进行工程精细化管理,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管理层通过管理大屏便能一目了然。
大屏背后的数据来自每个一线人员手机上的工程质检APP,材料验收、工序验收、工序移交等相关照片与数据均会记录在APP上。
比如日常检查与集团巡检时要求线上记录问题。问题记录之后,会自动指派给相应负责人,并实时跟进相关整改,事后还能直接输出巡检报告。如此,不仅效率提升了,还能确保问题百分百销项。
项目进度,通过手机便能实时更新和查看,减少以往纸质计划传递的工作量。当进度出现偏差时,系统会实时预警到相关管理人员,以便及时介入纠偏。
三、构建中台,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决策力
前台是直接面向客户的业务部门,后台是面向企业内部各部门,中台则是在前台和后台之间形成的组织新断层。对于A企来说,大中台实施,能有效支撑集团业务发展。
首先,构建八大业务中心,打造互通互联的能力。
A企产品中台构建了八大业务中心,包括业务合同动态中心、供方服务中心、标准清单中心、业财服务中心、供应链中心、测算服务中心、进度管理中心、品质管控中心。
以前,各业务部门虽然有系统,但却没有统一和互相连接,A企只能对业务效果进行管控,属于事中管理。未来,各业务部门数据互通互联,A企能利用中台实现事前预测管理,做到市场动态透明化、产品政策定制化、客户服务智能化、成本管理精细化等等,最终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
其次,沉淀数字资产,可以实现数据溯源。
除了数据互通和沉淀,这个管理平台还建立了数据图谱,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数据溯源。
举个例子,某项目目标成本是10个亿,变更率是1.5%,原来没有建立图谱,你只知道变更率是1.5%,但至于这个指标怎么来的,不清楚。
现在,建立了图谱后,如果成本认为数据有异常,可以对数据进行追溯。比如目标成本是多少,现在成本是多少?哪里变更?为什么变更?具体哪些环节变更了?这个数据具体是怎么算出来的?
可以一步步推倒到最原始的情况去,有了这些数据支撑,成本就能确定1.5%变更率是否准确。
第三,建设智能决策体系,激活数据价值。
基于数据平台,公司可以依托产品智慧大屏,进行数据价值挖掘,实现考核可预览、品质可追溯、风险可控制和决策可支撑目标,提升各层级(集团、区域、城市/项目)和各专业线的业务管理和经营洞察能力。
小结
未来,房地产行业评价维度变得更加多元,不再以规模论英雄。房企之间的竞争,更多是综合能力、管理能力的对决。如何借助数字化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成了很多房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