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很多房企颓败,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作者:听雨


有地产人曾跟明源君讲过这样一件事: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项棘手难题,项目部提出变更做法。反馈给领导,领导说先做个PPT,再邀请各横向部门开会讨论。会上,


成本管理说:要先预估费用,不加钱的话我没意见;

设计管理说:你如何保障结构、外观、功能和施工?后续会产生什么后果?

运营管理说:这个要做多久?不要影响节点达成;

集团工程管理说:采用新工艺的话,你们如何保障安全和质量?


讨论半天,还是没人给个定论,最后项目部只能一个个部门单独去解释,再一个个领导去沟通、送方案、签字确认。

 

类似的场景,在房企里面恐怕不少见。怪不得很多地产人在说起其他岗位的时候,总是吐槽不断,一个个觉得其他岗位难沟通、不配合。


由于沟通难,事情只要能自己解决绝不麻烦其他部门的人,以至于后续出现大量的返工、整改动作,甚至给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各部门的绩效都完成得不错,但项目就是不行,公司就是赚不到钱。面对这种情况,房企该怎么办?


各个部门KPI都达标

项目却做不好卖不动

 

地产项目开发的全周期,是一个资源高度整合的过程,每个节点都牵一发动全身,都会涉及到至少两个以上的专业的协作。


虽说在一家公司的员工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事实上,各条线间也会存在利益冲突,以至于工作中“相互打架:比如设计想要产品效果好,成本希望预算不要超;拿地测算时投资总想把售价拔高,营销则希望物美价廉产品更好卖……


一旦无法共同为项目终极目标服务,各条线就会各自为战、甩锅推诿,形成内耗。

 

1、考核主义至上,各部门各自为战


早在十多年前,索尼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就曾撰文猛批索尼的考核制度,认为因为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考核制度“毁掉”了索尼,导致索尼创新停滞,业绩下滑。


虽然“绩效主义毁掉企业 ”这一观点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度强调考核,且绩效制度又与公司的战略不一致,会加重部门墙的形成,从而形成了各部门KPI都达标,项目却做不好的局面。比如,

有些项目,交付评估得分非常高,交付出去后却被客户挑出一堆质量问题;

有的项目,计划完成率达到90%以上,但项目卖得不好,回款率只有50%不到;

有些地块,投前测算指标很漂亮,结果拿到手再却发现怎么样都算不过账。


因为各部门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要自己部门绩效达标了就能拿到奖金,项目死活跟自己并没关系。

 

2、山头林立,关系户习惯推诿甩锅


房企内部部门墙之所以难以撼动,还跟里面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关。


许多房企内部都存在多个派系,各种各样的关系户都跟公司的中、高管理层沾亲带故。这些员工自是有恃无恐,不仅对其他部门的配合度差,做事还喜欢懒惰推诿,一遇到问题便甩锅给其他人,这极易引起员工的不满,也加剧了跨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难度。

 

3、流程繁复,一个人干活几个人看


此前地产圈曾被一个故事刷屏,讲的是年初的时候样板房的灯碎了,之后走了将近一年的流程终于在年底把灯换上。然而,花了这么长时间,钱还是营销总垫付的。


之所以花费这么长时间,很多环节卡在流程审批上:由于费用归属问题被驳回浪费了1个月,重新上报又花了2个月,流程审批被搁置花了3个月……

 

冗长的流程,繁复的审批,看似管理严密、完善,事实上却是拖低效率,责不到人。在房企里面,大部分的岗位都是管理岗,有时候开口的人多,动手的人少。一个人干活几个人看,一个人干活几个人审批的现象非常普遍。过于复杂的审批流程,最后就是每个人都在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流程负责,却没有人对最终结果负责。

 


单职能作战的时代过去了

房企降本增效必须拆掉部门墙


旭辉集团副总裁&首席产品官范逸汀此前在明源地产研究院的一次直播分享中提到,单职能作战已经无法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行业变化,会造成管理盲区。


事实上,这几年在房企内部“拆掉部门墙”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房企已经意识到,各自为战造成严重内耗。降本增效提质,必须加强跨部门协同,大家力出一孔。

 

1、组织整合,为跨部门沟通提供便利


近年来房企频繁组织调整,其中一项变化就是跨部门整合。比如去年,龙湖原来有成本部和采购部,现在两者合并成“合约管理部”;世茂成立供应链中心,涵盖原成本管理中心、采购管理中心。


职能整合的目的,一方面,重新梳理分工,避免职能重叠,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简化后的组织有利于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协同效率。 


比如工程和成本,成本想省钱 ;工程想找履约记录好,有能力又听话的。成本严控进度款,工程希望按时给钱好让供方干活……某房企一年前就将工程和成本两个部门合并,其副总表示,这两个部门最容易打架,合并在一起之后,由同一个领导统一领导,统筹目标,可以极大减少彼此间的分歧,提高协同效率。

 

2、合理目标分解,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绩效考核制度目前在各个企业里面应用非常普遍,也成就了诸如华为、碧桂园这样的大型企业。不可否认的是,考核制度设置不当,容易使组织分解成一个缺乏分工合作、没有长期目标的“个体户联合体

 

前,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空前严峻,房企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多,蒙眼狂奔已经不现实了。房企需要激发更多内部创新及跨专业协作,向管理要效益。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开始,以万科、旭辉、复兴等为代表的房企纷纷启用OKR。


OKR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分为核心目标(O)和关键结果(KR)两个部分。OKR主要有5大优势:



在OKR之下,每个团队及个人的目标和KR,包括最终的评分都是对整个公司公开透明的,这既有利打破信息壁垒,也能敦促内部形成公平公正的氛围。而且员工在设定OKR时会考虑两个协同,一个是上下级之间的协同,一个是跨业务线的协同,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组织合力。


旭辉就表示,希望通过OKR的使用,让每个员工的目标和公司目标能够承接对齐,把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的目标,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贡献在哪里,聚焦重点,提升工作的方向感和成就感、目标感,促进团队协同,减少内部的损耗。

 

3、人是目的而非工具,要激活员工的内驱力

 

复星的内刊《复星人》曾指出,高周转模式下,很多员工都沦为了工具人,只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久而久之,员工再无法找到工作成就感和价值感。


对此,许多地产人应该都有同感。很多地产人带着梦想进入行业,没想到干着干着自己变成了没有想法的画图工、制表员、PPTer,成为房企“流水线”上的一员。也是员工激情丧失的原因所在,很多人上班都是一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


一些房企也在尝试改变。比如万科实行去年的制度中,员工可以通过查阅上层的目标,找到既能发挥自己所长又对公司有利的分,制定自己的目标。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找到自己能力所长,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帮助公司完成既定目标。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