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地产调控放松,还有多大空间?
作者:苏兮


今年以来,政策放松的消息,大家已经听麻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方今年发布的楼市调整政策,总共超过了700次,其中不乏一些热点城市的重磅宽松政策出台。几乎可以说是,天天有新政。


国庆前,中央层面又一连出台了三条稳楼市政策大礼包——


1、换房退个税。9月3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卖房后在1年内又重新买房的,可以对卖房时缴纳的个税予以退税。


2、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今年6-8月房价环比、同比连续3个月下降的城市,在年底前可以自己决定新发放的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3、下调首套公积金房贷利率。同样是在国庆假期前,央行决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这也是公积金贷款利率7年以来的首次下调。


频繁的宽松政策,让大家形成了一个印象,就是:

现在的政策已经应出尽出,非常宽松了。

甚至有人总结为四个字,暴力拉量。


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两个问题:

1、目前的政策松紧程度,到底处在什么水平?

2、为什么频繁的宽松政策,没有让地产行业走出低迷?未来的政策空间还有多大?


当下并非一味宽松

全国性政策依然非常谨慎


要看目前的政策松紧程度,可以对比一下2008年和2014年的政策情况。


2008年的主要调控放松政策是“三低”:

  • 低利率:房贷利率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 低首付: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成

  • 低税费:2年以上的普通住宅,免征营业税


2014-2016年的主要调控政策同样是“三低”:

  • 低利率: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

  • 低首付:

① 认贷不认房,只要已经结清贷款,非首套房家庭也可以按照首套房比例贷款。
② 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4成;公积金贷款首套房首付2成,二套房首付3成。
③ 不限购城市,首套房贷款首付降至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二套房降为30%。
  • 低税费:营业税5年改2年


对比一下2008和2014年的政策,可以发现,之前的政策都是大范围、普适性、一刀切的,而这一轮的放松政策,明显不同:


1、全国性的政策非常谨慎,基本都给出了范围限制和时间窗口


国庆大礼包中的换房退个税政策,就是定向支持换房群体,范围限制在卖房一年内重新买房的群体,时间则限制在明年年底之前阶段性执行。


而且具体执行层面细则也很多,根据链家发布的免税资格解读,“卖一买一”必须在同一城市范围,例如卖掉外地房源,购买北京房源的情况,就不在优惠范畴内。且必须是产权人自己重购,不能是配偶或其他亲属,对于认房又认贷的城市,新购房源都要按照二套房来贷款,首付比例基本在6成以上,虽然享受税费优惠,购房成本依然很高。


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也设置了非常严格的执行条件。


首先是适用范围限制,必须是房价连续3个月同比、环比均下降的城市,才能适用。根据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数据,目前符合条件的城市只有23个,基本都是三四线城市。


而且,时间窗口明确在年底之前,相较过去两轮的一刀切式放松,这一轮的政策制定可以说是非常谨慎。


2、托而不举,市场差的城市力度大,热点城市依然很紧


其实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涨跌幅,最能影响整体的信心和预期。每次全国性的政策放松,都是一线城市最先反应,然后向二三线城市传导。


但是这一轮的政策潮,基本聚焦在低能级城市,有病的治病,没病的不乱吃药。


楼市下行压力大的城市,大力宽松托底。10月份,不少城市房贷利率已经跌到4%以下,清远甚至阶段性的将首套房利率调整为“LPR-60BP”,调整后的首套房贷利率可低至3.7%。不少城市也已经全面放开限购,甚至部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都已经下调到20%。放松程度可以说非常大了。


但一线城市几乎没有放松,和过去比较起来,目前依然处于非常紧的阶段首付比例上,很多高能级城市二套首付比例依然很高,基本都在60%以上。而且在首套房认定标准上,“认房又认贷”,只要有贷款记录,不管现在有没有房和贷款,都按照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和利率标准,很多换房需求依然被压抑。



3、又现“一日游”,放松的根本原则,依然是房住不炒


其实,在7月底政治局会议和8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都强调了要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给地方稳楼市政策出台加速。


那什么叫用足、用好呢?


9月份,苏州对六区放开限购的政策出现“一日游”,同样,青岛的“二手住房不再限购”政策,也在出台一天后就被撤回。可以看出,用足工具不代表无条件托市,放松还是有红线的。


目前重点城市放松限购的政策,要么是区域性放松,要么是和生育、落户、投亲挂钩,除了本身投资需求就弱的城市,彻底放开限购的并不多,和过去完全松绑的年份对比,依然是戴着紧箍咒的状态。


总结起来,可以发现,目前的政策,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宽松。真实情况,是松紧并存


结构上,针对自住需求的政策已经极尽宽松,通过定向政策,不断调低门槛、给予优惠和补贴,利率已经降低到历史低位。目的就是让自住需求不要持续观望,尽快上车,让市场尽快热起来。


另一方面,针对投资和投机需求,则依然很紧。投资需求旺盛的城市和地区,甚至是严防死守,限购、限贷、限价、限售无一放松,避免向市场传递错误信号,形成误导。但也因此抑制了一些换房需求、改善需求。



政策空间还很大

关键是要走平衡木


政策不管怎么调整,“房住不炒”和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始终是国家的既定政策,也是各地调控的原则。


各个城市的政策,都力图在“房住不炒”与提振楼市之间寻找平衡点,投资性需求要坚决挤出,消费性的自住需求是目前唯一的基本盘。


所谓的“稳预期”,就是稳消费预期,不是稳投资预期。不少从看空到看多,而是维持目前的房价,让购房者相信未来房价不会大跌,结束无休止的观望,加快消费性需求入场。


如何做到稳消费预期?


一是供应端要“保交楼”,动不动就烂尾,谁都没信心。


所以,目前在“保交楼”方面的政策力度,还是比较大的。8月,住建部、财政部和央行就联合出台专门措施,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9月22号,首笔专项借款已经支付给辽宁省沈阳市。


另外,据报道,9月底,央行和银保监会要求六家国有银行(建行、工行、农行、中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加大对房地产融资的支持力度,每家银行年内至少提供 1000 亿元融资支持,形式包括抵押贷、按揭贷、开发贷或购买债券等。也就是说,此次新增房地产融资支持至少是6000亿,用来促进需求释放和“保交楼”。


要知道,目前按揭贷款的额度其实非常充足,不是不够,而是贷不出去。截至2022年6月末,房地产新增贷款累计0.67万亿,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占各项新增贷款金额的比例仅为4.9%,占比创近年新低。


这6000亿新增支持,如果真的能够执行到位,必然有不少会转化为开发贷,对于资金困难的房企是一个利好。


二是房价预期和收入预期稳定。


现在的高房价就像一个飘在空中的气球,过度吹气会爆,过度泄气会加速砸下来。必须要泄一点吹一点,稳住现在的高度,缓慢下落,同时一点点把地下的经济基础垫高。


稳定房价预期,就是政策托而不举。针对房价下行压力大的城市,工具箱一次性开到底,利率不设下限,让房价不大起大落。


稳定收入预期,这个现在比较难。所以现在的政策,基本上把购房的持有成本(利率)降到最低了,并且给出时间窗口期,希望在短期内能快速起量,稳定市场信心。


四季度,大部分城市大概率还是继续围绕公积金、住房补贴、购房首付比例这些金融工具来提振楼市,为自住需求降低成本。和投资性需求相关的限制性购房政策,依然会相对谨慎。


要暴力拉量,其实不难。难的是既要提振,又不过度,平稳着陆。

政策空间还很大,工具也还很多,但很多手段,这一次大概不会再用了。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