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去年10万人离开地产,他们干嘛去了?
作者:常乐


如果要给去年的地产行业,选一个关键词,那一定是降本增效。快速见效的方式就是组织优化。


去年一年,已经公布数据的39家典型上市房企,一共减少了10万人。


如果从2019年开始算,近三年,地产开发人员的数量减少了40万。


这么大量的人才释放出来,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导致从去年开始,各个城市的地产人求职情况都相当不乐观。


有项目营销总表示,从被优化到现在,已经超过18个月没有找到工作。身边失业半年以上,连续求职失败的地产人,更是再普遍不过。


但是这种情况到今年似乎开始有所好转了。


最近,智联招聘发布《2023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的招聘职位数量环比增长了10.1%,人力市场热度有所升温。


一些一线城市的地产人也跟明源君反馈,最近接到的猎头电话开始多了起来。


根据猎聘刚刚发布的《2023年Q2人力资源趋势报告》,今年前三个月,虽然房地产依然是人才流出的第一大行业,但是人才回流的现象也很明显。也就是说,行业内部的人才流动现象很活跃。


图片来源:猎聘研究院《2023年Q2人力资源趋势报告》


加上近期土地市场房企抢地的新闻不绝于耳,甚至一些民营房企也开始加入到拿地的队伍,项目多了,需要干活的人自然也多。


随着楼市修复,大家对今年地产就业市场的信心也在逐步提升……


这让一些原本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地产行业的地产人,又开始犹豫了。


地产行业,今年的求职情况会不会显著好转呢?



招聘局部回暖,

想跳槽的人也开始变多


招聘职位数量多了,就意味着工作更好找了吗?

还真不是。


对于很多房企来说,当前的人力资源策略,是一边招人,一边优化。两只手,哪边都不软。


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前楼市的高度分化格局。对于全国市场来看,楼市的复苏回暖不同步、不一致、不平均。


在布局上,大部分房企都是在持续进行调仓,而不是补仓。大家纷纷缩小投资范围,围绕长三角、大湾区、重点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深耕布局,往更高能级城市集中。造成热点城市抢地频上新闻,

其他城市无人问津的情况。土地市场冷热不均,也就造成求职市场冷热不均,让现在地产的求职市场,呈现出几种特征:


1、招聘局部回暖,但整体依然很冷


虽然对于部分城市的地产人来说,体感上似乎招聘回暖。但是从整体数据来看,依然不太乐观。


根据4月份猎聘发布的《2023年Q2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从调研结果来看,房企二季度增加招聘计划的比例不足两成,继续员工优化的比例在所有行业中也依然是最高,大部分房企依然会继续缩编。


图片来源:猎聘研究院《2023年Q2人力资源趋势报告》


除了各大房企“精简总部、合并区域”的组织优化策略继续进行,今年房企的组织策略,还会进一步加强对在职员工的绩效考核调整,整体瘦身。


一些国央企目前已经在自上而下压缩正式工编制,根据绩效考核对部分在职员工进行强制脱编。尤其是在一些战略收缩的城市公司,3个员工中,可能就有1个被从正式工编制转为外编。


国企正式工编制,福利待遇更好,工作稳定性更强,还有体系内的职级晋升通道。强制转外编,意味着央企员工的工作稳定性也在降低。还有一些国央企,在部分区域,执行全员“起立坐下”,房企会根据最新的绩效考核来决定员工去留,优胜劣汰,向民企看齐。


在今年一季度开门红的市场环境下,各大房企反而在紧锣密鼓地张罗组织优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行业恢复势能的信心不足。根据猎聘一季度对房企进行的调研,对今年行业发展的信心强度,房地产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垫底。


图片来源:猎聘研究院《2023年Q1人力资源趋势报告》


金茂董事长就明确表示:行业形势依然未见好转,公司不能寄希望于市场上涨。所以接下来,公司仍然要坚持“缩量”发展,打造柔性组织。


去年金茂就已经将40个城市公司撤并为26个,各区域平台人数,降到平均48人。今年还要继续深挖人效潜能,具体要求是增项目不增人,高绩效导向和优胜劣汰。


目前来看,重绩效、强考核,是房企今年的普遍做法。对于大部分房企员工来说,从上一轮优化潮中幸存下来以后,也并没有得到松一口气的机会,反而是越来越卷了。


2、国央企求职难度进一步加大,四百人竞争两个岗位


整体缩编的环境下,在招的工作机会,就更加珍贵。


去年,建发国际、华润置地、招商蛇口、越秀地产,4大国央企一共新招了1.5万人。而仅仅从其他30多家头部上市公司流入市场的求职者,就超过12万人。如此悬殊的比例,决定了进入国央企的门槛,


不断抬升。今年一季度,从一线反馈的情况来看,新增的工作机会依然是以国央企为主。但是狼多肉少,求职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断上升。


某位近10年经验的地产营销人,4月中,去参加了成都某国企的面试。公开招聘的岗位只有2个,收到的简历却高达400多份。简历环节先筛选掉400份简历,留下30人进初面+廉洁测试笔试,筛选出6人进终面。录取率不到0.5%,远远低于公务员考试。


3、市场回暖后,地产人跳槽欲望增强了


一边是一群人削尖了脑袋往里挤,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另一边,也有大把的人,虽然干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却“身在曹营心在汉”。


去年楼市冰封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明哲保身,不轻举妄动。但是随着今年楼市开始复苏回暖,房企重新开始拿地,地产行业的气氛也开始发生微妙变化。“骑驴找马”的地产人变多了,开始寻找新机会。


一季度,猎聘的多份数据报告显示,房地产开发经营“在职看机会”的人远远多于其他行业。甚至愿意接受降薪跳槽的比例,也是一骑绝尘。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房企“提人效”策略之下,一方面,增项目不增人,导致在职地产人工作量大增。


另一方面,组织优化依然在继续,地产人头顶悬着绩效考核大刀,无意义的内卷也来越多。


某头部房企华东区域地产人跟明源君透露,由于区域有裁员计划,今年以来,几乎没有人在8点之前下班,项目节点紧张的同事,更是经常加班到后半夜。相较于地产行情好的那几年,现在绩效奖和年终奖大幅缩水,但是工作量却更大了。


这一上一下,很多地产人认为工作的性价比大大降低,降薪跳槽的选项也就没那么难接受了。



离开,还是留下

这是一个问题


从前面的各项大数据,可以发现,现在的房企对于地产人来说,就像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对于不满于当前状态的地产人来说,无非是三个选择:


1、继续呆在地产行业,求职一家更符合预期的房企。


2、进入地产上下游相关行业,在行业边缘寻找经验平移的机会。


3、彻底离开地产行业,重新选一条赛道,从头开始。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每个选择的风险和收益高低,已经越来越难判断。因为,不管是地产行业还是其他行业,“确定性”是当前最稀缺的东西。


每一条路看起来都很难,但也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和经验,来进行极其个性化的选择。


明源君身边,今年就有很多地产人朋友,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


有人从民企跳槽国企,发现体制内比体制外更卷;有人凭借豪宅营销经验,跳槽养老服务行业;有人转战智慧家居行业,开始主攻新媒体;有人收储出租房,DIY改造成民宿,赶上了这一波旅游旺季;也有人,开始做抖音主播卖原创品牌的手抓饼……


你很难想象,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之下,做出了改变。只能说,一鲸落,万物生,人生总有新惊喜。


对于想要有所改变的人来说,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做好三件事情,非常重要。


1、对机会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匹配自己的认知。


人生的丰富程度和选择,往往是和人的包容程度成正比。在新事物、新趋势出现时,是否保持敏感,决定了你能不能发现新机会。是积极拥抱,还是保持冷漠,决定了你能不能抓住新机会。


今年一季度,养老服务新发职位同比增长超65%,所有岗位中排名第一,年薪中位数达到12.6万。旅游服务相关的岗位,也复苏明显。有地产人,躬身入局做养老、做民宿。在地产边缘领域,寻找到了经验平移的机会。


2、保持精进,时刻准备。


对机会保持敏感,是心态上的准备。对专业保持精进,则是技能上的准备。


新技术、新技能层出不穷,在没有选择好方向时,广积累就是最好的策略。面对挑战,如果不是必须说“NO”的情况下,要求自己全部说“YES”,积累更多的经验和体验。


例如,答应领导去做一场,从没有做过的直播。去尝试使用chat GPT写写文章,用AI自己做做图、做做视频、写写代码,看看能否发掘出和日常工作结合的可能性。有些时候,做点无用的事,才能打开新世界。


3、保持不做选择的定力


世界吵嚷,更需要内心平静。外面的世界,总是看是去比较美。但是你自己的生活,可能也正被别人羡慕着。


不少尝试跨行业求职的地产人,都发现,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金融、IT这少数几个高薪行业,地产岗位的综合待遇,在现在依然很有竞争力。


在不确定性稀缺的时期,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动不如静,在当前的岗位,让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努力,保持最高的变现能力,或许是大部分人最好的选择。


参考资料:

猎聘《2023年Q1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

猎聘《2023年Q2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

智联招聘《2023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