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中央金融会议,对房地产有了新指示
作者:吴林蔚

这两天,房地产行业重磅新闻陆续有来。


前几天,关于新一轮“房改”的新闻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这两天(10月30日至31日),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上关于房地产行业的表态,值得地产人关注及研究。


因为之前开过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及房地产其实都很少,这次提到房地产内容比较多,可以说释放出了不一样的信号

下面,明源君就来简单解读一下。

防范化解风险

进一步加强对房企资金监管


会上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当前主要包括地方债务风险以及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先来看地方债务风险,会上要提出建立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建立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的债务结构。


这两年,受到房地产市场影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债务压力确实很大,尤其是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高的城市。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8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7096亿元,同比去年下降了19.6%,市场方面预估今年全年卖地收入大概在4万亿,相比2019年至2021年的卖地收入,下降非常明显。


此前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地方债务的表述是“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国庆前后,“一揽子化债方案”已经正式落地了。一是内蒙古、天津等多个省市陆续公布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计划,合计3196.52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偿还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之外的其他债务,包括偿还存量政府隐性债务。


二是各地具体化债方案也在陆续落地,包括银行贷款展期、降息以及城投平台转型等等。


目前来看,地方债务风险有所缓解,大家不需要太悲观。


这次会议上,中央更多强调要建立长效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的债务结构,这意味着中央会出手,未来可能会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去缓解地方债压力,总之化解风险的手段还有不少。

再来看房地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会上首次提出了要“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这表明政府未来将加快房地产企业监管制度建设,明确监管主体及责任。其中,监管主体是金融监管当局,监管对象是系统重要性房企,监管内容包括预售资金、房企债务及杠杆水平、房企流动性情况。


显然,未来对预售资金的监管可能会进一步加强,目的是确保资金封闭运行,防止出现烂尾楼。


同时,通过对房企债务及杠杆水平、流动性情况进行监管,确保不再有房企出现,避免风险进一步蔓延。


现在民营房企面临的形势确实非常严峻,一方面偿债压力巨大,但新增贷款拿不到,信用债发不出,另一方面,房子卖不出动,资金只出不进,这样持续下去,可能没几个房企能挺得住。


所以,当务之急一定是要遏制房地产风险继续扩散。


要一视同仁
强调要满足民企合理融资需求


会议提出,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其实,去年“金融16条”中央就提出,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业、资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稳健发展。


不过,当时强调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优质的房企,这次则是“满足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


虽然融资政策暖风频吹,但目前来看民营房企的融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具体原因,之前明源君在《又有重磅利好!民营房企却高兴不起来》一文中有详细分析。


一方面很多房企没有优质的抵押物,另一方面市场持续低迷,现金流短缺。金融机构根本不买账,对民企融资其实还在收紧。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2023年1-8月8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量同比减少了18.33%。


而从披露公告的31家房企融资情况来看,18家民企融资总额仅1005.14亿元,占比34%。


所以,未来具体会怎么遏制房地产风险,如何避免更多房企出险,如何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将“一视同仁”落到实处,将是很大的考验。

“因城施策用好工具箱”
一二线城市救市政策初现成效


会议要求,“因城施策用好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这个提法其实不新鲜,已经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都有强调过。


7月份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提到“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次在金融会议上再次强调,意义不一样,核心要求金融领域要更好支持购房需求。


事实上,自8月底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出台救市政策,包括全面执行首套房商贷“认房不认贷”,降首付降房贷利率降低交易税费,以及一二线热点城市全面或局部取消限购。

表:核心一二线城市限购及限贷政策现状(截至10月31日)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那么,政策效果到底如何呢?从市场反馈来看,一二线新政效果不错。


以一线城市广州为例,限购放松一个月后,成交上涨明显。广州市场据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统计,10月份,广州新房网签6521宗,创近5个月来的新高,环比上升43%,同比增长23%。


二手房数据也很不错,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的数据显示,广州的二手住宅在10月份网签了9361宗,环比增长9.6%,同比增长41.3%。


而热点城市杭州发布“杭六条”,新房市场量价齐升。据克而瑞数据,“杭六条”发布一周后(10.16-10.22),杭州全市共成交商品房1156套,环比增加43.1%;成交均价为41028元/平米,环比上涨31.3%。


目前来看,限购放松对销售确实起到了一定拉动作用,这无疑是令地产人振奋的消息,但市场距离真正的回暖究竟还有多远,会不会是昙花一现,则是令地产人担忧的事,也需要时间进一步验证。


但在明源君看来,国家救市的决心非常大,不排除后续还会继续出台政策。

加快“三大工程”建设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会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前不久在公开场合表示,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时代建设领域的“三大工程”。


前几天,国务院通过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简称14号文)。


“14号文”明确了两大目标,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的居住需求;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两者结合起来,正式明确了新的住房制度,也即“住房双轨制”。


这次会议再次提及保障性住房,反映出三大工程可能是对冲当前房地产行业下行的重要举措。


比如14号文中就提到,“商品住房库存大的城市,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适当改建或收购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说白了,未来地方政府或城投平台可能会大量收购中低端商品房或烂尾楼、闲置存量房来用作供应保障性住房,这对房地产行业肯定是一大利好。


但也有同行担忧资金问题,改建或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钱从哪里来,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样,房地产行业未来走向基本很清晰了,房企可以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早做好应对及调整,包括拿地、产品、业务战略等等。


对于城中村改造,这段时间也陆续出了不少政策,政策支持力度很大。看得出,中央更多还是希望能通过城中村改造激活楼市需求,全力拉动房地产。


这次金融会议再次强调,说明城中村改造未来的市场想象空间还是挺大的。民营房企虽然很难主导这一业务了,但同样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参与其中。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