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如果吃不了这些苦,我劝你别当地产项目总
作者:听雨


在地产人的职业规划中,项目总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阶段性目标。尤其是工程条线,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坐到项目总位置。


在很多人眼里,项目总很是风光,无论在项目团队面前,还是供应商面前都是一呼百应。而事实上,项目总却说,这个岗位不仅身累还心累,很多人因为压力过大而经常失眠。只不过,即使内在压力山大,他们在兄弟面前也尽量风淡风轻,鸡血满满。个中艰难,远比大家想象的大得多。现在的形势下,项目总更是越来越难了……

 

高目标低配置,坑死项目总


经常用来打游戏的电脑必须配置比较高,否则容易出现卡顿。高配置高性能是必然是因果关系。


如果将做项目比作打游戏,高目标的项目必然需要匹配高水准的资源,包括人、钱、制度等。


项目总越来越难做,正是因为项目目标越定越高,内部各种支持条件却跟不上。领导要出业绩,对下只能硬压指标,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

 

比如,三道红线、两集中之后,房企现金流越发紧张,一些中小房企对高周转更依赖,然而回款快不起来,尽顾着压项目工期了。


又如,一些区域深耕的房企,开始对外扩张的时候,各类资源捉襟见肘,要人没人,要供方没供方,要标准没标准,只有一堆高大上的口号,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

某房企去年开始提出开发提效。新进的区域,供应商库还没建设完成,总分包单位都得重新找。总包该进场的时候,招采还没找到合适的单位,来了之后跟项目团队又磨合得很艰难,耽误了不少时间。


然而,集团方面却把7个月的开盘周期压缩到5个月,导致各个环节都得往极限里压。比如过去示范区精装和景观图纸出图周期有半个多月,现在压缩为10天。结果设计图纸赶不上,现场等不及只能先开工,被迫干成了三边工程。


诸如此类的情况,为难的还是项目总,项目干不动,目标达不成,项目总第一个扣绩效。

 

权小责重,资源难调动


项目总,主要职责就是摆平项目的一切问题,可惜 ,很多项目总手头权力极小,根本搞不定各条职能线。

 

有些房企,职能线是双向汇报,既对职能线负责,也向业务线负责,项目总和职能领导对职能口都有一定比例的考核权。但也有的房企,项目总表面上是项目统筹者,其实也就对手下几个工程师有考核权,对成本、招采、营销的考核权极低,或者根本没有考核权,在职能线面前完全说不上话。

 

在当前房企严苛的考核机制下,各条线很容易形成严重的本位主义,凡事自保为先。项目的各项指标,比如项目计划,是在自己这摊子事能干好的情况下才去考虑。举个例子,现场出了设计变更,成本为了控限额,死活不让过。项目总根本指挥不动职能人员,一点小事都要通过职能总才能解决。

 

所谓协调,说白了都是博弈。越是大环境艰难,博弈就严重。项目总如果人微言轻,职能线自然也不听你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表面上大家的考核都达标了,项目却干得一团糟,项目总就是冤大头。


填不完的坑,救不完的火

 

现在的项目总,每天过得仿佛消防员一般,这里火还未灭,那里又拉响了警报。

究其原因,主要有2点。


❶团队难带

项目自上而下年轻化。很多的项目,从项目总到整个项目团队都是新手,被公司扔到项目上大眼瞪小眼,全部一脸懵逼,公司也不管,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完不成指标就处罚。

基层员工全是刚毕业的新兵蛋子,每一个都得手把手从头教,真正能给项目总分担压力的少之又少,项目总缺乏可以放心托付任务的高水准下属。

高压之下,下属的情绪也差,抱怨加班时间多,抱怨施工单位难管,抱怨公司不人性化……员工没有认可和归属感,管理起来难度大。铁打的项目流水的兵,项目团队稳定性极差,员工动不动就跳槽走人。

 

❷合作单位难管

项目上,有钱啥都好说,没钱啥都难干。

现在的地产项目,招标价格低、付款速度慢,却要求项目品质好,施工管理精细化。所谓,想要马跑又不给马吃草。钱不到位,项目总在总包分包面前的威严少了一大截,使唤不动施工单位,被施工单位撂挑子的事情不计其数。

 

再者,“皇亲国戚”太多,项目总有时候都管不动。


某项目,原本供应商库已经有很多战略合作单位,某新领导来了之后,天天安排考察新单位入库。项目开工的时候,几家新单位还没定价就直接进场了。


这种情况,战略单位是没问题的。由于工期紧张,很多战略单位都是单项合同还没来得及签,先暂定价进场后再核价的情况很普遍。


但是新单位行不通。这个项目的施工单位进场没多久,临设才刚做好,集团一个文件下来,把未签合同的施工单位全部清理出去,白白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

 

没关系不投标,是这一行心照不宣的玩法。可以说,能去新项目投标的施工单位,没有一个不跟地产管理层沾亲带故的。有些单位背景过硬,项目总也不敢动他们,干得好干得坏只能听天由命了。


人员精简,人不够项目总顶上

 

降本提效,很多房企是先从人入手。从砍总部人数,到现在是砍项目人数,房企用人还在进一步收缩。


有的房企,一个项目只配置三个人,一个项目总,一个工程经理,一个资料员。有的新进区域内不设运营总监,由项目总分管运营工作,职位和待遇没提升,工作倒是多了不少。

 

不得不承认,组织简化是未来的趋势。不排除一些房企,产品和工程标准化程度高、管理制度完善、人才精英化,人员精简之后降本提效效果明显。


问题在于,一些房企组织简化=砍编制。人还是那么多,活一点都没减,配套条件全部跟不上,项目团队超负荷运转,出现纰漏的概率蹭蹭蹭上升。

 

举例来说,项目部人员精简,一定是在大总包、付款条件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总包负责搞定现场,甲方可以从繁琐的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聚焦工程策划、外部关系维护、重点分项工程管控等核心动作。


现实是,一个项目一百多家分包,各种利益纠纷错综复杂;为了省成本,付款能拖就拖,能用商票保理工抵房的绝对不给现金……

工程经理单是现场管理都顾不过来,项目总经常要出面搞定难缠的施工单位。公司放款慢,要想办法hold施工单位;施工上遇到瓶颈,年轻工程经理搞不定,项目总也要出面拍板;


由于项目取消报建岗,外部关系全部要靠项目总搞定,天天赔笑当孙子,为了取证操碎心。喝酒更是喝到吐,不是招待来巡检的公司领导,就是打点外部某些单位,亦或者是安抚施工单位喝到半夜……可谓身心俱疲。

 

考核苛刻,收入严重缩水


有人说,项目总,一个个百万年薪,多承担点压力也正常。

事实上,现在的项目总,很多只是表面上高薪,实际到手的并不多。

一方面,房企的考核越来越苛刻,项目总动不动就被罚款。

比如某房企曾明文规定,项目如果摘牌即开工,奖项目总20万,每推迟1天,奖励递减1万,20天开工,奖励为0;21天开工罚款1万,逐天递增,40天开工,罚款20万,41天开工即撤职;

 

开盘工期如果高于5个月,也有不同程度处罚。5个月<开盘工期≤6个月,罚款10万;6个月<开盘工期≤7个月,罚款20万;开盘工期>7个月,项目总就会被撤职。


 一位项目总就表示,一个项目做下来下来,扣完罚款还没一个地产销售赚得多。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的心。


另一方面,过去很多项目总收入多靠的是跟投回报,而现在跟投不仅难赚钱,还可能亏钱。


某房企强制项目总跟投,结果跟投的项目有一半都亏损了,别说收益,连本金都收不回来。直到这位项目总离职的时候,公司也没把跟投本金归还,项目总无奈之下只能找律师跟公司打官司要钱。能要回多少还不知道,律师费倒是没少付……


小结

地产进入下半场,房企生存发展承压,身处其中的地产人怎么可能独善其身?项目总更是首当其冲

这一岗位,对上承载着公司目标的落地,对下负责项目部的绩效和收入。怪不得说项目总是夹心层,一点也不假。


明源君去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现在被干掉的项目总越来越多,很多读者留言表示,那是因为项目总队伍里面注水太多,现在行业下行,很多人开始裸泳了。


明源君认为不尽然。不可否认的是,面临日益严苛的外部环境,房企生存发展进入瓶颈期。很多房企,在战略方向上不清晰,在产线标准化、绩效管理等制度上不完善不成熟……作为一线业绩承担者的项目总,也一不小心成了炮灰。更新认知,自我进化,将是房企和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