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那些转行的地产人,又回来了…
作者:又礼


这几个月来,负面情绪笼罩着整个地产行业。

“大而不倒”的神话破灭,毛利下滑,裁员蔓延至国企央企……一时间,地产从致富神坛陨落,仿佛成为就业“巨坑”。而身处其中的地产人,彷徨焦虑自卑,不知何去何从,甚至考虑是否该彻底离开这个行业?


产生这种想法实属正常,古往今来,世道好时,大家多皆大欢喜,举杯相庆。行情不好,不得不各自谋划前程,有转行求生,也有另立山头自创功业。


但明源君认为,地产人大可不必那么悲观,外面的世界,不比地产行业更好;地产行业,也真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

下面,明源君详细说来。


三个地产人的转行故事,

外面没有那么好,这里也没那么差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愿你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卡瓦菲斯欢快的诗歌,流传至今,可见人们对从荆棘中,前往另一片富庶之地的渴望。所以,见于媒端的,多是地产人潇洒转身,奔赴另一片广阔大海的故事。


但是,后来呢?他们会在另一片大海继续遨游吗?不一定。有的地产人,转身尝试后,又决定再回到地产工作。


下面,明源君挑选三个接触到的较为典型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做一些参考。


一、地产工程3年转行做猎头,重回地产搬砖


三十而立,是许多人的追求。但在这个颇多选择的时代,自然不可能谁都能快速找准方向。


2016年,小陈从985土木工程硕士毕业,在TOP30房企做了3年工程,自己越发觉得这份工作节奏紧凑,压力很大。公司要求快周转,一年的销售期要缩短到半年,也倒逼工程节点控制越来越严格,还有一周两次的飞检,自己经常忙得像陀螺。而且,工程人的工作环境太恶劣了,90%的时间都灰头土脸待在工地,朝风夕雨也不能退缩。持续高压下,更觉这种环境难以忍受。


于是,他尝试转行,投了两类工作,一类是工程咨询,一类是地产类的猎头。但前者没应聘成功,只拿到了猎头的offer。

他考量了下,自己平时也比较健谈,自己也有不少同学去了房企,而自己这几年也有一些人脉积累,上手会比较容易。而且在这行,人脉雪球越滚越大后,后期自己也会越干越轻松,压力不会比在地产行业大。


于是,他选择做地产类的猎头。但事实上,这份工作的压力,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一是,这个行业是个人KPI制。相比以前做工程时的团队合作式,有问题一起解决,现在个人承担自己的KPI,压力实在很大。二是,自己的时间,基本得跟着候选人的时间走,大部分是在下班或节假日才能和他们详聊,自己很难有完整休息时间。三是,候选人各种莫名情况和想法,朝令夕改,朝令夕改,最后常常白费了努力,自己很难掌握主动权。为此,小陈常因恐惧完不成任务而失眠。


于是,做了三个月后,小陈还是走了。他决定回到地产,但这次,他想找个对工程质量重视超过速度的房企,这样压力相对小一些。而且在房企做工程,再苦再难,也是一群人一起做一个项目,这种团队协作的感觉,比单枪匹马一个人承担KPI好多了。


二、6年地产报建转行创业,重回地产做报建


35岁的职场恐慌,大部分人都逃不过。


2011年,小王211新闻系硕士毕业,听家人劝告,去做了1年公务员后,羡慕同学在民企,晋升通道顺。于是他凭借之前在政府写得一手好公文的经验,成功转行到一家小房企做了2年报建,之后又到大型房企做了4年报建。


这6年里,小王凭借自己灵活的头脑和厚脸皮,成长得特别快。开发全流程很快理得门清,不同城市的资料收集,任务分解,自己转正后几乎没出过岔子;政府的人脉积也如鱼得水,虽然没法让政府提前一两天把证办下来,但总不至于延误计划。


但这6年里,小王逐渐意识到,做报建这行,就内部晋升体系而言,很少能做到集团大领导;而且,这行准入门槛不高,专业性相比其他岗位弱,年轻人很容易替代自己;所以,一旦公司行情不好,自己这种将近35岁的员工很容易被裁掉。


报建岗位没前途,进入门槛又低,他担心以后会被裁员。于是,小王被朋友说动了,加入朋友的团队一起创业,他负责运营工作。


当时,他们先在当地搞设计类的线下考研辅导班,这个做得颇有成效。但后来又做了一个设计类的考研辅导的O2O平台,目的是让上岸的人加入,在线辅导全国的设计类考研学生,这样可以把规模做得更大,于是就把有限的主要人力抽过来做这第二个项目。但因为全国各高校教材和授课内容不同,以及许多高校考研是自主命题,所以只能是定制化服务,没办法规模化。这个项目最终也没有资本青睐。

关掉这个项目后,开始尝试做知识付费项目,于是又做了一个APP和网站,请行业内的大咖录制课程出售,还有定期做论坛收门票,运营半年,这个项目已经产生一定收益,并且也获得了一笔百万风投。

但创始人想再做一个APP,整合出版,教育,培训等资源,把规模做得更大。当时小王说,这几个项目要做成,至少需要100多人的规模,现在只有十几个人,同时做三个项目,根本不可能做完。

在这两年的创业时间里,小王几乎全年无休,一个人干N个人的活,薪酬也很低,日子比跑工地还苦。过程里,两人又频频发生意见分歧,刚有起色的第三个项目最终又因精力不够,一地鸡毛。小王觉得创始人这样搞下去,根本不可能成功,于是他还是离开了。


创业耽搁了两年,思来想去,小王还是回到地产行业做报建。他说,应对变化的最佳方式,是自己足够强大。世上没有那么多捷径可走,所以逃避没有用。于是他打算回去多看多学,之后转投拓,做得好也能做到集团总,大可不必随便转行。


三、5年地产销售转互联网运营,又重回地产销售


二十几岁时,在职场中,总少不了躁动张望。


小李亦不例外。2016年,小李从重庆的二本学校毕业,之后顺利入职当地某TOP50房企,做置业顾问。


因为踩对了入局时机,2017年,遇上地产牛市,房子特别好卖。小李特别记得,她参与过一个700多套房的项目,那时,赶上炒房团的热情,一个人就签约了两三套。最后,这个项目不到三个月就全部清盘,签约了6个多亿的货值。


但到了2020年,小李明显感觉到,这活快干不下去了。公司之前拿了好多高价地,而政府又限售价,但客户却没有以往买房的疯狂劲,项目盘越来越难卖。所以,小李的薪资也大幅缩水。


于是,小李开始怀疑继续待地产的意义,以前卖得多,佣金高,所以即便早8晚12,甚至有时熬到凌晨一两点,一个月只有三四天休息,开盘时停休,小李也没有太大怨言。但现在,拿着比以前少得多的薪资,但每天该开的会,要做的报表和PPT,要加的班,却一点不比以前少,而且公司还开始实行拓销一体化……小李开始觉得,继续待在房企性价比不高。


于是,在去年6月,她转行到了一家B轮融资的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入行前,她盘算着,就薪资而言,互联网运营虽然起薪低,但越往后会随着经验增长有所增长;相比房产销售,也更有技术门槛,不是随便能被代替;就工作时间而言,可以像大部分打工人一样,朝九晚六,自己终于有时间陪伴家人……


但转行去互联网后,小李发现,工作强度并不比地产低,除了不用跟着项目到处跑,但自己一个人干3个人的活,却没有能领2份工资。

虽然她的岗位是用户运营,但也时常还得做活动和内容运营的事情,每天自己的微信对话框没停过。而为了完成KPI,她也不得不每天超负荷工作,加班到很晚。

而且她发现,不仅作为新人的她如此,入职时间长的同事也一样,很少能看到下午7点钟的天空。每天早上,办公室里都是浓浓的咖啡味,下午脱妆后,肉眼可见同事暗沉的皮肤和痘痘。


原以为自己可接受暂时的低薪,但同样高强度的工作,却只有在房企一半的薪资。而往后再做5年,也并不比在房企高薪,这样的性价比,自己着实失算了。


于是,不到半年,小李决定回到房地产。这回,她跳槽去了一家TOP30房企,虽然要面临每月销量垫底会马上被淘汰的压力,但她心里很坚定,自己要扎扎实实把基本功打牢,了解更多营销的打法,希望往后能一路扶摇直上,从销售经理到营销总监、营销副总经理、项目总经理、公司总经理等。


小李说,人能踩中一次行业大运,已经是极限了。因为毕业时踏对行,自己在短短三五年内,在省城有房有车,这是很多行业给不了的。所以,过去吃的苦,也值得。现在,是要真的学习和努力的时候了,在哪个行业都得吃苦,不如在性价比高的地产行业努力。


地产行业仍大有可为,

净利将会企稳,人才需求也持续存在


说完个体的感性故事,明源君还想从理性角度,和大家梳理下行业现状。其实,地产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变,只是在持续加码的调控下,现在迎来了洗牌的关键时间点,所以会出现许多负面的情况。但经历完这轮阵痛后,地产行业仍大有可为。


一、典型上市房企毛利仍超20%,比许多行业好


前段时间,半年报发布,连好学生万科净利下降13.2%。地产人不禁慌了,担心其他企业是否会更惨不忍睹。


但我们按下恐慌,理性来看,过去整个地产行业的毛利,即使从2018年开始下滑,但去年也还在20%左右,净利也在10%以上。而今年上半年,截至8月31日发布半年报的48家房企中,也有33家房企毛利在20%以上。对比其他规模大的行业,除了金融和互联网,都很难与房地产匹敌。



而行业利润,是否会持续下滑呢?关键的信号显示,房企的利润不会持续下滑,许多行业大佬也预测,明年将会触底企稳。


具体而言,决定房企净利的最关键因素,是地价。

这两年大部分房企的毛利和净利走低,主要是源于2017年~2019年高价地的结算结果。万科的管理层也表示,利润率下降,是因为近年来公司所销售的产品中,地价占售价比在不断地升高所致。但这部分高价地,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市场将逐步消化完毕,所以不会再出地售比偏高的现象。

地售比高的存量消化完毕,那么这两年的增量呢?单就今年往后来看,政府已经意识到高地价的影响,所以在第二轮集中供地上,很少再出现高溢价不理性拿地的现象。


二、地产行业只是进入稳健期,并非完全消失


都说房地产是个与政策密切相关的行业,所以,这段时间国家密集调控,房企就冰雹不断。但要明白的是,国家调控从来不是为了搞垮这个行业,而是希望它稳健长期发展。


而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人会认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超过60%,天花板明显。但参考城市化超80%的欧美国家,房地产仍然是他们重要的支柱型产业。2020年,美国GDP接近21万亿美元,但房地产行业的GDP就达到了2.7万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比例为12.9%,远比中国的7.5%更高。而目前美国最大开发商霍顿、莱纳、帕尔迪等,每年开发的营收依旧在1200亿人民币左右。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在城镇化尾期,房地产开发依旧不会消失。只是,房企的格局产生变化,未来必定也会形成龙头效应。


三、地产行业也并非都在裁员,也在招人


至于地产人最关心的职业生存问题,房企确实在大量裁员,提高人效。


但其实这并不意味着人才只出不进。比如龙湖、宝龙、雅居乐,在今年上半年人员增幅就分别增加了7144人,823人,20188人。


而且就像明源君在《谁说地产不行了!很多房企还在大量招人!》里提到的,就算进不了标杆房企,也还有一些在当地深耕,活得稳健的中小房企。


还有,现在房企个别领域也有巨大的人才缺口。比如科技板块和资产管理,这些都是地产人可以努力转岗的方向。


结语


以上,虽然都是表达,房企没那么差,地产人无需着急转行。但明源君也并不认为,大家一定不能转行。


只是认为,如果你还年轻,那么转行一定要做好经历阵痛的准备,并且要多听多看,找准方向。如果你有一定年岁,也请一定慎重,毕竟社会没有那么宽容,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好。而地产行业,更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希望地产人,都能熬过这一冬,迎来一个平稳的将来。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