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我逃离爆雷公司以后
作者:文涌


今年的行业震荡横扫了一大片房企,导致大量地产人或主动或被动的“出逃”。如今求职市场上,来自特定几家房企的简历满天飞,甚至连其他行业都感受到地产人才突然大量“上架”的现象。


那些已经脱离暴雷或濒危房企的地产人,都去哪里了?明源君最近做了一次集中采访,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们目前的心态如何,对前路又有何打算?



经历被调岗、被边缘化后

她决定认真做一个斜杠青年


虽然刚过28岁,但这已经是小潘做地产策划的第8年。她不仅能力在线,对行业也抱有热爱。但本应再上一层楼的她,却在前东家那里翻了车。

两年前,小潘入职了一家区域龙头房企。这家房企是当地的“地王收割机”,入职后发展前景相当好。拿到offer的那天,小潘以为光明的前途正在自己的面前展开……


但没料到入职不足一年,这家房企就突然开始放缓拿地、收缩人员编制。只有资历最深或最会来事的员工,才有机会留在核心项目上做事。

而像小潘这种尚且年轻,性格又务实的基层员工,就被调到了边缘业务板块去了,几乎等同于“流放”。


由于集团的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不足,管理体系也不完善,所以在这个被边缘化的部门里,没有人愿意认真干活。

连业务领导都对集团敷衍了事,一年多来小潘上头换了4个领导,每一任都在对集团夸大目标、虚报业绩。


面对越来越荒谬的业务现状,小潘今年终于失望地离职了。而在她离开后的第二个月,这条业务线就开启了大裁员。

明源君以为这对她会是一场不小的打击,但最近她说她压根没闲着,正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小事业里。


原来小潘在初入行的时候,就注册了一家广告公司。这么多年来她虽然本职工作是地产策划,但其实一直在和几个学平面设计的朋友一起,接各种各样的私活儿。

比如小房企的广告设计、包装策划,或活动策划等等。如今正值年底,连其他行业的朋友也找了过来,让小潘的团队提供年会相关的创意服务。


虽然非常忙碌,但是摆脱了长达一年多的压抑和颓靡,她内心感受到了久违的放松。

遭遇这次职场“滑铁卢”后,小潘彻底认识到了职业道路的风险,并下定决心要做好一个斜杠青年,去分散这种风险。


她告诉我,接下来打算接受一家本土房企的offer,重回策划岗位。与此同时,她还想将明年自己广告公司的业务量做到翻番,不局限于地产行业。另外,还会和朋友合伙做一个社区咖啡店品牌,稳健经营。


比起其他焦虑的同行,小潘的心态非常好。大概是因为离开了职场后,她有办法让自己活得不错,所以心理负担并不重。

“好在我还比较年轻,” 她说:“对于未来的路我还有主动权。创业也好、转行也好,办法还是很多的。”



双双逃离老东家后

这对地产cp推迟了婚期


老沈三年前入职了某top10房企投拓部。这家房企当年是业内的镀金宝地,老沈经历了4轮面试才拿到offer。而老沈的女友,也几乎同步拿到了这家房企营销线的录用通知。

他本以为这是俩人幸福未来的开端,却万万没想到不足三年,公司就暴雷了……


去年下半年以来,老沈的工作节奏从天天加班到上班摸鱼,公司拿地的步伐在肉眼可见地放缓。而今年,老沈的领导竟连集中供地列表都懒得看了……

他逐渐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心中发怵地干完上半年就离开了。果不其然,老东家很快暴雷,但老沈却没有心思去庆祝自己的英明决策。


因为原本光鲜的top10履历,在老东家爆雷后,现在在应聘中竟成了减分项。许多家房企的HR都对这段经历持担忧态度。

雪上加霜的是,老沈的女友2个月前也遭遇被优化。这对地产cp如今双双待业,不得不将结婚的事情暂时剔出近两年的日程。


下半年来老沈一直在边投简历,边备考二建、造价等证书。虽然最近几场面试还算顺利,但他心里早已有了转岗的念头。


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老沈告诉明源君:“以现在这个拿地和融资端的管控状况来看,继续在投拓口死磕,我心里真的没底。干脆回归专业,看看能不能往造价、财务这类岗位去转型算了。”


老沈的女友则是计划朝咨询行业转行,据她所说营销口现在的求职竞争,比投拓还要激烈。幸好她学历背景不错,转咨询反而是个机会。


老沈再过几年就35岁了,却还在为稳定的职业道路奔波,连组建家庭的计划都只能暂缓。一念及此,他就十分无奈,为了尽快让生活回到正轨,他和伴侣现在一刻都不能停歇……



为求高薪放弃国企金饭碗

仅仅一年后,他又回去了


Z总原是一家国企的产业园项目负责人,统筹招商和运营板块的工作,至今算来已经是有十来年经验的招商老炮了。

前几年他被一家小型民营房企,以高额年薪包挖走,去负责新拿下的产城项目。Z总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人脉,在民企做出成绩、获得高收入绝对不是难事。


但后来,他才发现自己看错了东家。

首先作为民企,老板在产业地产这一块既没投入的决心,也不愿意放权;

其次,公司股东竟然还想反过来从自己手里撬走政企资源;

最要命的是,这家小房企既没有雄厚的资金储备,也没有链接产业资源的渠道,却想不依靠任何外部合作,独自吃下近百万方的产城项目。


果然,项目很快就遇到了问题。由于可变现的指标太少、产业用房的流动性太差,这个项目卡在了融资上。连招商都还没开始做,公司的钱就不够用了。

老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慌里慌张地找人接盘。Z总也知道自己的抱负已经不可能实现,便请辞离开了。


当时Z总不停拍大腿,说跳槽跳得太草率了。其实他心里清楚,做产业、做存量运营这种事,还是得去国央企才能做得长久。

离职的第二周,Z总就回到了过去供职的国企老东家那里。基于Z总扎实的操盘经验和资源沉淀,他的回归受到了老领导、老同事的一致欢迎。

后来更有意思的是,Z总竟杀了个回马枪,把原来没能做成的项目,又拿回到了自己手里。


他告诉明源君,虽然离开了那家小公司,但他始终看好那片产业地块的潜力。于是不久后,他就带着投资团队回去谈判。最后成功达成了合作,帮老东家获取了部分地块的开发权。


上次和Z总吃饭,他抽着烟感慨道“我对我上家真的有点PTSD了,以后要是再找工作,我宁愿挑待遇中等但做事靠谱的。小公司那些高薪offer,真不敢接……”


岗位可替代性太高

他在转行的边缘挣扎


与其他营销同行相比,S对待自己的职业道路,显得特别沉得住气。他在一家知名房企的前期策划岗上,已经做了5年。

这家房企早在两年前,就陆续爆出经营问题,但S始终认可自家公司的品牌,觉得留在这里能继续给履历“升值”。


但今年以来,随着整个行业的拿地节奏的放缓,S的工作量也突然锐减。他说他那段时间闲得不得了,天天吃过午饭就去公园散步,再回办公室睡午觉,接着出去喝杯咖啡,差不多也就下班了……


同时,公司里也越来越频繁地传出关于债务危机、违约风险的消息。S君所处的部门,已经裁到只剩下老总和S两个人。他终于醒悟,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再不走人迟早要闲废掉。


于是他离开了,并抱着降级降薪的决心,打算尽快找到一家靠谱的公司,让自己的状态重回正轨。

但事与愿违,S的简历投了两个月,都没得到理想的机会,甚至连尚可接受的offer都没有。


后来S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真做了一次复盘,惊觉自己的岗位可替代性竟然这么高。首先整个行业拿地的节奏都在收敛,房企对前期策划的用人需求,几乎缩减为0;

其次,前策岗的工作职责,和专业投拓人员的工作内容,存在大量重叠之处,并不属于刚需型的工作岗位。

认清这个残酷的现实后,S感到一丝绝望。


他告诉明源君,接下来打算看看地产乙方的机会,尝试转做策划顾问,或直接转行去做商业咨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面试后,S发现以自己的经验背景,这两条转型路径也并不好走。


“现在的处境,让我认识到了自己过去的松懈。”S说:“可谁能想到,房地产竟然会有这么难做一天……”


不起眼的后台支持岗位

却成了最不担心“断粮”的人


明源君的朋友阿慧,去年在某旧改龙头房企做财务,很早就觉察到了公司在资金、债务等方面的潜在风险。

虽然当时外界认为该房企还很安全,但阿慧出于一名财务风控工作者的警觉,还是决定过完年就离职。果然不到一年,老东家就爆出了危机。


直到现在,阿慧都还有几个老同事留在那里,每天处理各种各样的麻烦。阿慧每次想起这件事,都庆幸自己跑得快。现在她已经入职了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待遇和工作氛围都比房企好得多。


阿慧告诉我,刚离职的时候心里很慌。她知道如今行情不太好,也担心自己找工作会很困难。但是后来求职过程还算顺利,毕竟像财务风控这样的支持性岗位,在任何公司都是刚需。

所以在一开始,阿慧的选择就很多。不仅获得了房企的offer,还有不少私募基金、城市更新投资基金公司要她去。


阿慧说:“我现在心里有底了,干财务的想转行,其实门槛不高。以后要是再有变数,我不会心慌了。最不济的情况下,我大不了回舅舅公司干财务呗!”

说来确实巧,最近一个做私募的朋友也和我聊到:“最近我们公司的财务和法务都离职了,但没想到来应聘的人里面,八成都是你们房地产的。”


看来这一两年,地产行业人才外流的趋势是止不住了。而平时最不起眼的那些后台支持岗位上的地产人,在这一波趋势下,却成了最有余裕的一群人……


结语


这两年行业大起大落,让许多地产人陷入了悲观情绪中,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但采访了一圈下来,明源君发现其实不是所有离开了公司的地产人,都和我们想象的一样,过得那么艰难。

行业分化之时,从业者群体也必然面临分化。拥有不同年龄、能力和经验背景的地产人,境况截然不同。

那些越早看清前路、实施自救的地产人,越有机会跨越困局。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