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2022开年,地产人都在反思这3个问题!
作者:文涌
这个年末,地产人们表面风平浪静地在赶年终总结,其实心里热闹地直打鼓。

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年,目睹“大而不倒”的神话一个又一个破灭,许多从业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不安。

可能今年有部分地产人可能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但还有更多的地产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

他们在想什么?是否对现状有过反思?又如何处理自己的不安?

明源君趁着年终,和身边仍在坚持的地产人聊了聊,看看他们在2022年,打算如何继续做一个地产人?

反思一:明年还要不要做地产?
如何重新校准行业的价值?

“地产行业如此动荡,明年究竟是留是走?”这是今年盘桓在许多地产人头上的一个大问题。

今年业内变故不断,显然让部分从业者对地产行业的价值认识,产生了一些动摇。而且陆续已有不少人作出了离开的决定,每个读者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例子。

然而,那些选择留下继续耕耘的地产人们,他们又是怎么想的?

明源君的朋友A君是其中一个典型。他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在“走与不走”这个问题上反复徘徊。

A君是策划出身,头脑灵活又能吃苦,和所有策划一样经历过无数个赶报告的凌晨。本以为在30岁以前就能做到总监的他,这两年却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越来越悲观。

营销条线在整个行业中面临的困境,一度让A君十分焦虑。加上今年形势不好,他所在的城市公司不仅今年没年终奖,而且很可能要被合并,到时候难免遇上一波裁员。

A君的同事们纷纷开始请假出去面试,似乎所有人都在另做打算。他眼看着自己年满30,钱没怎么赚到、履历也混得一般,不禁感到灰心,开始考虑要不要转行。

但卡在入行6年的时间点上,A君着实有点进退两难。转行吧觉得可惜,不转行吧又迷茫。今年恐怕很多地产人,都感受到了这种踌躇。

A君起初想到以高薪著称的互联网大厂去碰碰运气,特地做好了详尽的行研,准备了精美的PPT。但由于行业和岗位经验几近于0,没能打动任何一家大厂。

后来A君又面试了咨询、传媒、时尚消费品等等行业,虽然有进入终面的公司,但给出的薪资几乎都是现在的6-7折,让A君感到极大的落差……

这个试探行情的过程持续了两个多月,A君原话是:“感觉冷水一桶接一桶地往我头上泼。”他最后得出3个结论:

1、隔行如隔山。没有花足够时间去学习积累,就想要彻底转行,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运气特别好。

2、今年地产行业虽难,但除了闪闪发光的IT、金融业以外,房企给出的薪资待遇上仍然压过了其他大多数公司。

3、即使调控不断,房地产行业的规模和对应的用人需求,还是摆在那里。

所以A君决定留下,他很直白地告诉明源君:“我这说不上是出于对行业的热爱,主要是到了这个年纪,考虑的问题都很现实。哪里能养活自己,我就待在哪里。

这半年来A君的心路历程,可能也是许多默不作声、仍在埋头苦干的地产人的心声。对于多数不再年轻的地产人来说,如果是出于现实考量,那么做地产仍然是最好的选项。
明源君身边有几个年初转行的朋友,现在也透露出想回归老本行的意愿。据他们所说,其他行业要么是机会不够多,要么是收入上一直难见起色。

出去走了一圈,他们反而有了更广阔的的参照系,并重新校准了地产行业的价值。正如A君所说,地产行业的规模仍然庞大,待遇水平仍然领先,仍然有能力容纳大量的人才。


反思二:明年去哪做地产?
如何重新辨识企业的价值?

B君自毕业起,就一直在某百强房企做投拓。当年他刚毕业就拿到比同龄人高一半的薪资,在朋友圈里成了光鲜精英的代表。

但这一年多来形势急转直下。先是行业调控不断,公司很快陷入了财务危机。紧接着集团就放缓了拿地节奏,B君的工作量锐减,这半年几乎“赋闲”在工位。

他本以为公司怎么说也是百强,观望一阵子危机总会过去的。没想到上个月突然开始大范围裁员,先是从城市公司开始,然后迅速蔓延至B君所在的总部。

B君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裁掉了。从通知到签字,前后只经历了3天时间。至今B君和明源君谈起这件事,震惊劲儿都没过去。

这次被裁遭遇,彻底改变了B君的求职观念,痛摘名企滤镜。

过去,他认为求职就应该去大公司、大平台。规模房企对他来说就是稳定、高薪、履历升值的代名词,而现在却得到了一场教训。

带着犹疑的态度,他又面试了许多家房企,发现了几个现象:

一是今年年末的求职竞争堪称惨烈。一方面,多家房企爆雷后,大量名企地产人被卷回了求职市场;另一方面,房企的招聘额度普遍缩水,千百人抢一个职位很常见;

二是信任度降低,无论是应聘方还是招聘方。下半年出来求职的地产人,大多是在前东家那里吃过亏的,所以面试时表现地极其谨慎,面试中双方之间的试探越来越多;

三是简历通胀。如今热门房企的应聘者中,学历、职级、经验年限等关键指标都出现了全面通胀。因为行业形势越是动荡,发展稳健、口碑良好的“大船”就越是受追捧。

于是这些热门岗位的竞争就卷上加卷,要么是10年经验的总监降级做经理,要么是硕士毕业的名校生抢着干专员……

碰过不少壁之后,B君承认他过去太没有危机感,才会导致现在这么被动地参与到求职竞争中。

B君现在决定降低预期、放大求职范围 。虽然那些稳健的大房企挤进不去,但今年有些中小规模开发商,表现得还挺稳健,说不定是值得“投靠”的去处。

他给我总结了接下来找下家,会主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绿档房企肯定优先考虑,红档房企是不敢去碰的。以及那种现在还想着玩快周转、迷恋扩张的老板,更是万万不敢跟的。

二是土储的质量。地产业走到了讲求高发展的时代,那些看似土储庞大,但大部分项目都有硬伤的房企,也不敢去。否则,关键时刻这些项目根本回不了款、救不了急。

三是公司有没有坚固的护城河。比如难以移植的本土旧改人脉资源,或是培植多年的产业优势等等。这决定了这家公司能否长远地发展下去。

B君说如果房企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可圈可点,那公司的规模大小、是否知名,真的不重要。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能把职业道路走稳、走长才是最关键的。

反思三:明年我的职业定位是什么?
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

如果没有经历这一年的变动,可能许多地产人还不会意识到,长期只着眼于自己细分岗位上那一亩三分地,会给职业发展埋下多大的雷。

C君在一家TOP 50房企做前策,他告诉我今年下半年找好多同行聊过,发现投拓、前策这条线“受灾”尤其严重。

他在岗位上闲了大半年以后,终究是在上周遭遇了裁员。但他一时间没想好下一步该如何走,因为在现在的行情下前策岗实在难觅去处。

C君告诉我,他觉得以前房企里的很多岗位都有点“过度细分”了。专心做前策做了7、8年,出来才发现自己别的啥也不会。

在以前房企扩张快、各专业工作量都巨大的时期,出于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去设置诸多细分岗位,这本来很正常。

但行业经过了这一年多的深度调整,过去那种大开大合的扩张模式已经用不下去了。各种新经济的诞生和置业客群结构的变化,更是对地产行业的旧分工体系发起了冲击。

在这样一个剧变的时代中,许多旧模式下对应的岗位和人员,正在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虽不至于无处可去,但路已经越走越窄。

C君对年底找到下家持悲观态度,所以决定利用年底这一段时间,在家潜心恶补跨专业知识,看看有什么样的复合能力适合自己去培植。

他说:“我发现现在很多开发商在招以前没见过的岗位,要么是为专业条线创新服务的,要么就是给存量业务或者其他新业务服务的。我感觉这里面有机会啊!”

这几个月C年打算在认真备考造价、二建等专业证书,补足自己在设计研发环节的知识储备。

他现在的最大愿望是向一个地产产品人转型,争取进入品牌房企的集团层,去干产品研发、产品策划方向的工作。

如果最后没能如愿,他的plan B是去客研部门,做市场端与研发端的链接工作。

C君认为这两个方向,是近几年地位正在逐步提升的新兴专业岗位,而且真的能够为终端产品创造价值,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而且他相信,新兴岗位的人才模型还没有发展得很成熟,即使他经验不是完全对口,也有争取offer的机会。

和C君一样,最近D君也决定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职业定位。D君最初是在地产乙方的广告公司入的行,花了4年时间就升到了策略总监,发展一直比较顺利。

但这一年来,受到地产行业整体行情的影响,地产乙方普遍都面临着业务量萎缩的窘境。D君所在的公司也不例外,她感受到了明显的职业发展瓶颈。

她告诉明源君,地产乙方的业务量可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所以今年是她最后一年在广告公司做事了。明年D君打算挪挪窝,尝试到各大房企的存量业务板块去寻找机会,主要出于两个考量。

一是快周转时代过去,房企难以像过去那样扩张,必然会把更多的战略资源往存量业务,或其他多元业务倾斜。未来存量经营领域的业务,应该会发展地比过去好。

二是在广告公司埋头干活的这几年里,D君培植出了包括广告策略、文案设计、公关策划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和经验。而这些经验背景,正好是与存量物业运营的核心需求相契合的。

无论是商业、文旅还是长租公寓,其共同点都是有大量的社群运营、用户运营、公关策划方面工作需要做。

最近D君也在业余时间加紧补课,想着在开春前能把缺失的地产基础知识都补上。

“工作内容其实和我的经验能力完美吻合,而且也适合我这种跳脱的个性。”D君笑说:“如果成了,那我这就算曲线跳槽,从乙方变甲方了吧!”

C君与D君对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还是相当敏锐的。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地产职场的旧分工、旧体系正在经历一场大重构。

作为从业个体,他们能够及时对自己进行“再定位”,并果断行动、积极寻找新机会,应该算是最积极应对危机的一批地产人了。

结语

过去,那些关系到自身长远发展的大问题,被多数地产人放在“重要但不紧急”象限中。它们长期被加班遮盖,无暇细思。

但现在,这些“大问题”却迫切地需要被拿出来思考和审视。

地产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对从业者来说却是危机与机遇交织。每一个想要继续坚持的地产人,都到了必须思考和明辨的时刻了。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