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活下去,房企有6条路!
作者:冯仑


这两年,很多房企都非常焦虑。

没有了土地、规模等红利加持,传统的路又走不通了,别说活得好,活下去、活得久的难度都很大。


那么,现阶段房企究竟该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未来又有哪些方向可以走呢?


近日,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做客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直播间,他分享了许多精彩观点,让人醍醐灌顶,下面把干货分享给大家。


房地产并不是只有住宅


在国内,这二十多年谈论的房地产,一直讲的是一个很窄的领域。


“房地产”这3个字,其实有8件事,但我们只对应了一件事,就是住宅。接下来分开来说住宅和其他7件事。


一、住宅领域进入减速、减量、减价的时代


从住宅这个领域来看,郁亮提出的黑铁时代是对的。为什么呢?


已经有很多指标可以证明住宅领域的转折。比如城镇化率、 GDP、人口净增长等等。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它都要进入到一个减速、减量、减价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到来,其实和现在的一些特殊性原因没有太大关系。它自然就会变成这样。


就像一个人过了青春期,还想让他长个子,不现实。到了20、30岁,应该关注的不是长个头,而是长大脑,长技能,长经验。


其实我们早就应该理解这一点,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的经验基本上都是这样。


那么,为什么郁亮提出“黑铁时代”,似乎更让大家警觉一些呢?

因为我们还叠加了很多中国本土市场的特殊性,在住宅领域里,有许多短期政策,还有一些制度性的安排,这些安排也不够长期坚持。


一个跟住宅有关的制度,没有一代人大概不可能形成大家的稳定预期。我们每三年可能都会有变化,然后再叠加每年有上百个文件来调控这个市场。所以,投资者、购房者、银行和产业上的相关预期就相对比较困难,甚至有些混乱,行业向下的压力很大。


当然,还有疫情的特殊性,让大家面临生存压力,买房当然就出现需求面的减量。


在这样的状况下,以住宅为主的房企,自然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甚至暴雷,即使是一些巨头,在财务健康方面的挑战和压力也很大,万科去年的利润也有比较明显的减量。


所以,黑铁时代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也非常切合当下从业者的观察,大家非常能够感同身受。


二、房地产其他7件事,并不是黑铁时代,里面还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撇开住宅领域,房地产还有7件事:办公、商业、酒店度假、物流仓储、教育研发、医疗健康、政府公共物业,这7件事并不是黑铁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人均GDP一万美金以后,这7个领域实际上是站在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起点上。疫情过去之后,有的领域发展要比早几年好很多。


从房地产领域来看,千万要记住是8件事,黑铁时代只是其中的1件事。

而在其他7件事里面,未来发展最好的大概有两件事,一个是跟医疗健康有关的空间和服务,另一个是物流仓储大概念中,智能仓储的发展。


其他的也都有机遇和挑战,但未必像以前这么闪亮。比如购物中心、办公楼等等,都还会有一个转型和调整。


这7大类包含了很多存量资产在里面。因此,怎么样通过运营和资产管理,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平效,怎样创造更好的服务形式,怎样满足各种新业态的需要……解答好这些问题,也能抓住未来非常大的机会。


总的来说,住宅进入了黑铁时代,但住宅以外,我们还是有7大类,里边仍有2、3类发展的机会非常多,而且,未来可能会遇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活下去、活得久、活得好

房企仍有六条路可以走


回顾全世界的地产公司的变化趋势,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进入下一个阶段,有几条发展路径值得考虑和借鉴:


第一条路径,减速、减债、减规模,把负债和资产匹配好,可以活得更久。


美国有这样一家地产公司,市场也不大,人均GDP过了三万美金,随着市场改变,它也在缩小规模。规模是小了,但资产负债的结构更好了,所以这家公司一直活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经验。


现在有些公司资产过大,一味追求规模,这是前20年我们的增长逻辑,即成本、规模、速度。这里的核心是速度,有速度才有规模,有规模就可以容忍一些成本上的粗放发展。


现在,核心速度下来了,规模和成本也要下来。规模一定不是最主要的目标,成本才是,风险是很重要的考量。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把能卖的赶紧卖,把债都还了,然后看能剩下多少,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稳步的、慢慢的在发展,这是一种路径。


第二种路径,退出也是一个赢家。


在美国东岸有一家地产公司,战后20年把规模做得特别大,发展速度比万科还快,差不多美国东岸有1/3的市场都是这家公司的。后来,美国房地产进入到减速、减量的时代以后,这家公司彻底关门了。


这家公司的老板说市场没了,纽约这些地方的人已经不需要新房了,都是存量,每年增长一点点。他在媒体上公开宣布退出这个市场,但这也是一个赢家,他退出以后全部做公益、做慈善,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家族有兴趣的事情。


今天还有机会百分百退出这个领域,其实也是一种选择。这并不等于是企业出问题了、输了,而是你能退出。


第三种路径,继续细分市场、产品做深耕。


全世界有很多地产公司活得很好。他们都是在做细分了又细分的市场。首先做的是区域市场,在区域市场里再做深耕和细分。


有一家企业,做女性公寓,这已经是一个很细分的市场,做区域市场一年也做不到100套,但他们还在做细分。


不仅是女性公寓,还做的是单身女性公寓。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分,无限地做细分市场。这样一来,他就能够精准地掌握一群人的需求,而且服务的特别好,所以他能活下去。


区域性深耕的住宅公司,坚持住宅领域做细分产品,你把某一类产品做到极致做好,肯定能活得很好。


第四条路径,产业化发展,做增值服务。


大规模房企怎么活下去?


一个是靠产业化。通过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来降低成本,这凸显了大公司的竞争优势。规模又没有成本优势,规模就是负担。只有大公司能够做到规模和成本的平衡。


而且,用产业化方式解决了建造速度的问题,成本又低,建造速度又快,大的住宅公司可以选择这个路径。


另一个是做增值服务。这两年很多物业公司上市,做大量的增值服务。美国有一些住宅公司,收入有1/3都是跟住宅相关的服务业创造出来的。


所以,未来大公司走的路是产业化、规模化、低成本、高周转,同时加上住宅有相关的一些服务,这会使这个公司进入到成熟的市场和发展阶段。


第五条路径,以住宅为圆心,做多元化。


以住宅为核心,然后靠扩大到一些跟住宅相关、跟生活相关的领域。比如长租公寓、商业、物流等等。


房地产,其实是创造最具价值的固定的人造空间。你已经做出了固定的空间,就可以去做跟住宅相关的一些空间的制造和服务,进一步创造价值。


这些都是“同心圆”多元化,基本上围绕着住宅和城市生活相关的一些房地产领域,然后适度的拓宽,这也是一个未来的选择。


第六条路径,做真正的手艺人,做乙方。


房企还有转型的一个方向——做纯手艺人。怎么理解呢?


先来看美国目前的三类开发商:

第一类,传统开发商,买地、盖房子、销售都是自己的钱,自己的公司在做。

第二类,金融开发商,他们管理的是Reits,快速建、快速卖,也做租赁。

第三类,收费开发商,这类开发商就相当于一个空间的导演,比如你给他1万平米的空间,他能够给你讲出故事,最后有很好的回报率,他能把规划布局、业态布局都可以在市场上能做到很好的水平,品牌信任度也很高。


收费开发商是美国业界认为最厉害的公司。有的收费开发商可以做到只出5%的资金,但是分走35%的利润。即使是这样,财务投资人还能有10-15%的净回报,原来的土地方还能做到30%左右,创造价值的空间能力非常强,让大家都很开心。


为什么会有收费开发商呢?

因为美国人均GDP已经非常高了,好不容易出来一块地,我是地主,我要找人来做。一家公司说可以做到10%的回报率,另一家公司说可以做到50%。我觉得50%有点冒险,10%有点低,那我找一个做30%的。那么,能做到30%的回报,我让出10%给来帮我操盘的人。就是这样一种逻辑,推动逐渐出现了收费开发商。


今天,国内也有很多房企开始做乙方,做轻资产代建企业,其实忽略了一件事情,就你要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施工的能力。


首先你要有品牌,第二你要有成本优势,再来你要具备招商能力、金融能力、管理能力……没有这些能力,想转型也转不了。


过去,地产商是有钱人,挣得到土地的钱。今后,不是有钱人,而是手艺人。就像张艺谋一样,奥运会为什么都找他导演?因为他有手艺,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


在成熟市场下,我们的代建模式,其实最后要变成收费开发商模式。代建这个提法有让人忽略了它的竞争力,老以为就是帮忙建设,实际上不是这么简单,核心是创造价值。


编辑:朝祎,本文根据风马牛地产研究院(ID:FARE_2016)和明源地产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直播“对话冯仑!地产未来在哪”整理而成。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