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万科,中海,龙湖对下半年的形势作出了判断
作者:常乐

8月底,上市房企的中报季,接近尾声了。

截至8月26日,约有103家房企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或中期业绩预告。中海、龙湖、绿城中国等头部房企,也都陆续召开了业绩发布会。

春江水暖鸭先知,集体沉默了许久的头部房企掌舵人们,趁着这个机会,对当前的行业现状和接下来的发展,都发表了不少看法。

我们意外的发现,他们对行业的判断,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寒气逼人”,而是更多地关注到了当下正在出现的新转机。

行业已经触底
一二线城市将率先恢复

作为最早感受到寒意的行业,房地产上半年面临的环境可以说相当严峻,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房企中,接近一半都预告亏损。不少房企总裁表示,上半年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对接下来的发展,不管是重点布局一二线,还是三四线的房企,都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行业已经触底。

龙湖执行总裁陈序平指出,6月起,市场出现了持续筑底并反弹的迹象,不少城市开始看到转机。今年的整体市场走势,将是低开-触底-向好的态势,全年的房地产成交规模同比去年预计会出现30%左右的降幅,但整体市场往向好的方向走。

贝壳董事长兼CEO彭永东在业绩会上也提到,在近期一系列楼市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二手房市场正在出现一些积极的信号。

7月,贝壳50城二手房成交量指数为40,较上月微升,也是自去年5月以来首次同比上升。其中宁波、太原、郑州、南京、苏州等超过六成的城市本月成交量指数已经超过去年同期。

旭辉林中认为 ,今年7、8月份天气过度异常,特别炎热,以及停工停贷潮引发客户信心不足,需求被暂时隐藏。随着9、10月份气温恢复正常,以及更多鼓励购房政策继续推出,市场恐慌会逐渐消散,购房需求将开始释放,经营健康的企业、供需两旺的项目将会迎来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

传统金九银十还会出现,虽然成色可能不如市场很好的年份,但9、10月份销售环比7、8月份应该有20%、30%增长。

大量布局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预判相对来讲没有那么乐观,但也预计到明年6月市场能恢复到健康发展的阶段。

房地产依然是好行业
虽短期承压,但长期乐观

中海董事会主席颜建国表示,当下行业短期的市场走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取决于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
二是取决于‘出险房企’遇到困难的解决进度。
这两者决定了短期内,市场走势将继续承压 。

但是,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城市化率进一步提升、约3亿新市民的住房需求等有效需求继续存在。

根据万科郁亮的说法,按照自然更替的速度,一二线城市每年大概需要淘汰3亿㎡左右,现在的开工速度,连这个自然更替速度都打不到。“市场收缩过了头,反而会积蓄自发修复的动能。”房地产一定是常做常新的,未来仍将是一个10万亿的市场。

但是,行业下半场将呈现“三个分化”的趋势:

一是市场分化,一二线和强三线城市将是主战场。龙湖吴亚军将这种分化,描述成“整个市场从西部往东部走,从二三线城市往一线和强二线走,产业从其它地方转移到一个新的地方,从一个洼地形成一个新的高地,这种板块的轮动机会。

二是行业分化,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大洗牌、大变革,房企数量将大幅减少,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

三是企业分化,行业容错率下降,精准管理能力强、产品与服务口碑好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这种分化对精细运营的房企是利好。房企要努力成为剩下来的玩家,识别到结构性的机会。

旭辉林中认为,未来房企经营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尊重常识、敬畏规律、回归本质;二是严守财务底线和投资纪律;三是稳健均衡,更加关注利润和现金流。

收并购优势减弱
未来土地获取将有常态化机会

过去,公开市场招拍挂拿地竞争激烈、价格高,收并购拿地成为不少房企理想的拿地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周转效率更快。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出现大反转。

一是公开市场溢价率大幅下降。以龙湖以为例,上半年龙湖共获取17宗土地,平均溢价率仅5%,其中有一半是零溢价获取。

二是公开市场项目更优质。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房企投资,降低流拍率,拿出大量优质地块。在当前房企投资原则收紧的情况下,这些土地更容易满足房企的要求。绿城中国就表示,现在公开市场上的项目更加优质,收并购项目问题很多,很多已经开发过,规划设计达不到绿城的要求。

三是公开市场土地获取更容易。中海在上半年,也积极参与了收并购机会的捕捉,接触了近500个收并购项目,但最终完成收购的只有4个。因为收并购的项目,大家对形势的判断,对资产价格的判断,很容易存在差异,达成交易需要时间和机会。

吴亚军表示,高杠杆企业出清之后,市场上的玩家减少,土地的竞争也减少,接下来土地会有常态化的机会。

关键是,在策略上要更加聚焦、更加坚定在高线城市的布局,还要在高能级城市的核心地段,这才足够安全。

多元化业务谨慎投入
发力确定性强的赛道

目前,多元化发展是几乎所有头部房企的新战略。一方面,地产开发规模萎缩,房企必须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房企营业收入结构单一,会存在一定的战略脆弱性,通过多元化业务全面支撑整体业绩,抗风险性也更强。

但是,投资多元化业务,必须要看到明确的市场和创利能力,才能去投入。

中海就将旗下的新业务用“今天、明天和后天”来形容:住宅开发是“今天”的产业,将投入90%以上资源;商业是“明天”的业务,投入7-8%左右的资源;养老、供应链管理等作为“后天”的业务,投入约1-2%的资源。

现在,对于“后天”创新业态的业务,必须更加审慎,以储备能量、积累经验为主。
例如养老产业,随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养老观念的养成、付费能力的提升,未来养老产业可能有一个爆发期,但当下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培育。这类业务,当前主要是学习、培育、蓄力,不会投入过多。

相对来说,商业的确定性要更强。上半年,中海新增七个运营商业物业,即便受疫情影响,中海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仍录得24.4亿元,同比上升7.5%,税后股东应占净收益为17.8亿元,同比上升14.9%。

龙湖上半年,也开始拓展商业的轻资产管理业务,依靠品牌体系化的能力,靠专业能力输出赚钱。2022上半年的投资性物业不含税租金收入为58.6亿元,同比上涨18.4%。加上长租公寓、物业服务等收入,龙湖半年经营性收入已经首次突破100亿,相当于一个百强房企的销售额。

未来还将保持经营性收入每年30%—40%的增长,这对龙湖穿越周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稳压器作用。

上下游企业承压
政府、国企成为”业务底仓“

在行业整体销售额下滑、信用滑坡的背景下,今年国央企成为整个行业为数不多的亮点。对于上下游的企业来说,政府、国央企成为业绩的救命稻草。

绿城管理在业绩发布会上,就强调政府代建的“业务底仓”地位。根据绿城管理的中期业绩报告,2022年上半年在管项目数量同比增加了16.8%,新拓展的项目中,62%都是来自政府、国企的委托,政府代建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0%!

碧桂园在投资人电话会上,甚至也表示,要入局河南项目代建,参与保交楼工作,烂尾项目由政府投资平台收购,清理干净后,交给碧桂园代管、代建、代销。

贝壳也着力提升了国企的销售占比,第二季度贝壳国有房企销售占比提升至37%,环比提升7%。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国企房源的客户信任度更高,更好卖,同时佣金回款风险也更低。

通过优选合作开发商的策略,贝壳应收账款收回天数由100天降至72天,大大提升了现金回流能力。

可以说,当下的地产国央企,在前端的投资端,和后端的销售端,扮演的角色都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 ,都将是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稳定性力量。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