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二十大后,这条赛道估计会爆火
作者:黄乐、田祎

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短短40个字,却为未来五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房地产的公共属性化特征将更加明显,居住属性和公平性将居于首位同时,房地产行业也将造就一个全新的万亿级蓝海市场。
下面,请听明源君的详细分解。
未来的市场
将由商品房和公共住房
二元结构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会关于住房制度的内容表述与十九大一致。

应该说,最高层对住房工作的顶层设计非常清晰,即继续保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总纲领,而租购并举模式,也将迈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5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租赁市场与商品房市场双轨制并行,已成必然。

事实上,经过二十余年的迅猛发展,房地产市场需求已渐趋饱和,但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体现于核心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企,购房难且贵的问题突出。

因此,在人口持续净流入的核心一、二线城市,亟需加快发展租赁市场。为此,地方政府也在主动作为,舞动着政策的“指挥棒”:

一来,加大供应租赁及保障性住房用地,新增供地指标也在适度向租赁及保障性住房用地倾斜,并积极挖潜存量土地资源,将闲置的存量建设用地改建为租赁住房。

二来,动用地方财政资金收购商品房作为人才公寓、保租房等政策性用房,既能提升政策用房供应,又能解决商品房去化难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来,加快纯租赁及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市政配套建设,租赁群体可以同等享受落户、教育等公共服务权益。

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住房保障房体系中的“新物种”,和此前的廉租房、如今的公租房有着本质的区别。

公租房保障对象是以户籍为主的本城市收入困难的家庭,旨在满足本地户籍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而保障性租赁房面对的对象,没有户籍限制,主要针对的是人口净流入大城市的新市民、青年人,这无疑为新市民和大量外来青年人,提供了住房保障。

因此,保障性租赁住房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属性和地位,正不断被强化。国家正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抓手,解决住房租赁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对于促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意义重大。

保障房进入“加速奔跑模式”
是未来最确定的高增长机遇

这两年,我们能看到保障性租赁住房多重利好不断落地,市场发展也明显提速,现在正是国企、城投、房企布局的最佳时机。
一、政策支持下,保障性住房将步入“增量提速”阶段
2021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此后,各地纷纷落实当地租赁住房相关补贴、发布相关金融支持政策,我国保障性住房正有序进入加速奔跑模式:
数量上:住建部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国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将达到900万套,这比之前公布的目标提高了250万套。

结构占比上:多地明确提高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用地供应比例。一线城市中,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甚至占总量比例超过了50%

土地出让上:新出让的地块数据中,公共型住房土地块数量飙升:据克而瑞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重点关注的15城涉租赁用地总供应约305万方;

融资上:中央层面5月提出将补助224亿元用于租赁住房保障,同比增长近十倍;建行、国开行纷纷公开表示投入超过1000亿信贷额度等支持布局保障房业务。

二、保租房REITs成功上市,强劲势头提振信心
8月,深圳人才安居、北京保障房中心、厦门安居成功发行首批3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

三只保租房REITs的上市,意味着:保障房的开发、运营和退出机制已经逐步成熟,“投融管退”中最关键的一步“退”,已经扫清了障碍。

资产证券化工具REITs打破了传统的租赁住房运营模式及商业模式限制,形成资金退出链条闭环,有利于拓宽城投、安居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房源供给,为保障性住房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国资争先布局
民营房企可通过合作入局

国家大力发展保租房以来,各地安居集团、城投公司承担起了重任,目前已经成为保租房市场供应的压舱石。

而对于民营房企,重仓布局租赁市场风险太大,可考虑通过项目合作或轻资产输出的方式介入。

一、国资强势入局,成市场绝对主力

从具体的房源供应上来看,各地国家队如安居集团、城投公司等承担起了建设保租房的重任。


据克而瑞统计,在今年的第一批次集中供地中,20城共成交约167万方的涉租用地,其中超过8成被各地国企拿走。


比如西安市的“十四五”规划中,市级和区级城投平台公司、安居集团承担了 67%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房地产和住房租赁企业则承担了 33%


再比如上海城投2021年自建自营了15800套租赁房布局保障性租赁住房业务;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已累计筹建公共住房14.46万套,供应5.11万套,占深圳市公共住房同期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预计未来国资企业在住房租赁市场中的份额,还将持续增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未来国资企业要想在保租房市场取得更好的发展,一定要解决好融资难、供应保障难、盈利难、运营管理难四大难题。


当然,现在各城市都在想方设法破解这些难题。


对于供应保障难题,北京提出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而深圳则提出了:探索“六类十五种”筹建渠道——除了新供应用地建设外,还设置了配建、盘活存量用地和用房、公共设施综合开发、城际合作五类渠道。


针对盈利难的问题,除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外,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多元化非租金收入拓展。提高坪效,也是一条路径。

城方作为上海国有地产下的租赁住房运营服务品牌,员工内部创业的服务配套如咖啡厅「城方堂」,健身、洗衣、严选商城、共享设施等服务品牌「辰十二」,使城方的非租金收入占比6%,高于行业平均非租金收入水平。

如此一来,基于对空间的服务和管理,单坪创收做得越高,物业的经营效率也就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好。这也直接影响着后续重资产退出环节,资产证券化收益率是否达标。

针对运营管理问题,各地也在积极创新如南京安居,改变“重建轻管”观念,通过提供各种特色化服务,打造更加和谐温暖的保障房“家”文化。他们会定期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组织租户活动,还提供各种便民公益服务,比如免费理发、修小家电、测血糖血压等等。

二、民营房企可通过合作入局
虽然国资企业是保租房绝对主力,但民营房企也并非没有机会。

一方面,很多国资企业肩负建设任务,也需要借助专业化、市场化的力量,来确保项目建设运营品质。
另一方面,从土地端、房源端开始,到后续的开发、建设改造,再到持有运营,通过发行公募REITs等金融方式回笼资金和退出,开发商可以参与的环节和玩法还有很多。

1、将长租公寓纳入租赁住房体系

在政策及资金的持续红利下,不少头部房企已将租赁住房建设纳入产业结构,加紧培育长租公寓业务的同时,旗下项目也纷纷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

比如万科泊寓、龙湖冠寓等,已经将旗下的长租公寓纳入布局住房租赁行业,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ICCRA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国已开业的长租公寓房间中,约有6.9%纳入当地保障性租赁住房,规模合计为62019套(间);全国共有13家住房租赁企业的纳保”,占比超过10%

针对“存量纳保”,长租公寓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让部分在投项目被纳管进来。这样,既可助力完成各地保租房的筹集任务,又能够享受到税收、规划和普惠金融等红利。

2、以代建模式切入保租房

目前来看,对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新增量,各地政府还是依靠本地国有租赁平台来落实和推进,比如广州城投和珠江租赁,深圳人才安居集团,上海的城方等等。但对于建设、管理和运营,房企可发挥高效的专业化代建服务。

一般而言,城投平台确实会承担一部分安居项目建设任务,但大多数城市也会建立一个安居企业或保障房公司,来承担当地的筹建任务。

从最近的行业走向看,有越来越多的代建企业开始和地方平台公司合作。地方国企作为代建委托方,既出地、也出资金,找代建就是为了把手里的土地盘活,代建方只负责建设,并收取费用,无需承担风险。如果适量将城投平台的保障房项目交给代建企业来做,双方都是受益的。

典型如绿城集团。在其披露的1-9月总合同销售额中,代建项目占比约28%。当越来越多的品质房企代建公司进入保障房建设领域,其成熟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也会给城投平台公司带来新的启示,推动整个保障房行业朝着品质方向发展。

3、以轻资产模式入局保租房

除了重资产模式之外,房企参加保租房建设,还可以通过轻资产模式,以及轻重结合的模式去参与:

1)轻资产模式中,房企依靠其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优势,与资产持有方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进行合作,一般负责合作企业的租赁住房运营管理;

2)轻重结合模式,通常指:通过成立项目公司并负责项目建设运营,通过小股操盘模式进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一般由政府提供土地出资项目公司,由企业负责建设运营,房地产企业通过在合作项目公司持有少数股份,进行自身技术、品牌等软实力的输出,掌握整个项目的开发进度,而将一部分资金压力转让合作方,在收取一定技术服务费的同时获得超额收益,实现较高回报率的同时降低对负债率的影响。

小 结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住房结构的变化,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形成,将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动能和诸多深层次的改变。

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安居企业、城投公司,都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中国式住有所居」的目标,理清思路再出发!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